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整合和重建(5)

2016-09-01 01:03
导读:2.强化国库功能和运作。 集权化政府支出模式、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以及与上述模式相配套的政府采购制度、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2.强化国库功能和运作。  集权化政府支出模式、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以及与上述模式相配套的政府采购制度、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国库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和决定着国库管理运作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一是要强化国库的功能。现代国库的职能已由传统的“库藏”管理发展到包括控制政府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政府现金和债务,处理政府的支付,开发、维护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等宏观财政管理和微观财政控制领域,实际上是在全面履行财政管理的职能。因此,要赋予国库参与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制定、管理和控制政府支出和金融资产等财政管理职能。二是要完善国库监督控制系统,通过法律法规的建设和管理系统的构建,在国库管理的各环节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并加强国库系统内部的制度性管理控制,以保证各项规则的顺利执行。三是要妥善处理国库与财政部门、各征收机关之间、国库与中央银行和有关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加快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国库财政管理现代化,要尽快实现财、税、关、库、行之间的联网,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3.建立完整的政府报告制度。  建立政府报告制度的目标是促进政府财务的合规性、提高财政透明度以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受托责任,同时,通过政府报告系统,为及时制定和调整规划和政策、全面评估政府公共财政及其管理效率提供充分信息。  我国目前的政府报告体系还很不完善,除了一般的政府预算报告外,其他诸如政府财务报告、绩效报告、财政报告等尚属空白。即便是政府预算报告,由于预算收支科目分类粗、过于笼统,又是现金制会计基础,所以其提供的信息不够完整、系统和全面,不能满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政府报告制度应是当前加强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当务之急。  4.加快建立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能够为公共财政管理带来巨大收益,正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加强管理。如西方七国政府在线(GOL)项目、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等多种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政府公共管理成本,改善了政府的责任制,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参与性,提高了公共部门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拓宽了公众获取公共服务的渠道,为高效率地实现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中国正在进行的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涉及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多方面的根本性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要想顺利完成这一改革重任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加快建立我国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既是应对信息全球化和加入WTO所必须,更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公共管理现代化,促进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IMF.财政透明度良好做法守则———原则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亚洲开发银行。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3]DECD.比较财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美]B.J.理得、约翰·W·斯韦恩。公共财政管理[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5]毛寿龙等。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王雍君。公共财政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项怀诚。中国财政管理[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8]张通。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9]JamesN.Rosenan.Governancewithoutgovernment:orderandchangeinworldpolitico.  [10]DavidOsborne,PeterPlastrik:TheFiveStrategiesForRe inventingGovernment,1997.  [11]MichaelBarzelay:BreakingThroughBureaucracy:ANewVisionForManagingGovernment,Califo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2.  [12]ESSavas:PrivatizationandPublic-PrivatePartner ships,SevenBridgesPress,LLC,2000.  [13]BGuyPeters:TheFutureofGoverning:FourEmergingModels,Best-WisePublishingCo.,Ltd,2000.
上一篇:规避审计风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