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中国资本市场审计诚信机制建立和完善(5)

2017-08-13 06:46
导读:(四)强化对审计主体的刚性约束、遏制审计主体机会主义行为 供给导向的审计以审计主体的自利动机为出发点来解释审计主体的执业行为。承认审计主
  (四)强化对审计主体的刚性约束、遏制审计主体机会主义行为  供给导向的审计以审计主体的自利动机为出发点来解释审计主体的执业行为。承认审计主体存在自利动机,有利于进行审计制度的深层分析。由于审计主体的行为决定其自利的动机,因而往往限制他们提出公正的意见。若带来的利益有害于他们的声誉时,审计主体不得不在利益和声誉之间作出选择。降低责任风险可能中断审计业务,使自己的利益受损;维持当前的利益则可能面临高昂的法律诉讼本钱,这对审计主体的声誉却是得不偿失的。审计主体将***在这两种风险中谋求平衡。当审计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时,审计主体不得不抵制来自审计客体的压力,努力防止重大错弊的出现:当法律风险较低时,审计主体就可能屈从于审计客体的要求,答应重大错弊的存在,从而妨碍公众的利益。这就是审计主体机会主义的行为。  为了能有效地遏制审计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笔者以为必须从法制上明确审计主体的责任,全面进步审计主体的违反法律应承担的后果,加***律风险,避免让审计主体在风险选择中左右摇摆。由于任何一个理智的审计主体在面对如此高的法律本钱时,只有自觉抵制审计客体的压力,审计主体的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保持一致,利己行为产生了利他的效果。  (五)提议建立审计主体诚信评级制度  各国中心银行对各贸易银行进行监管时,都建立了信用评级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可以加大银行监管的水平。笔者以为可以将这种制度安排鉴戒到建立完善我国审计诚信制度上来。笔者建议在审计行业公会(例如中注协)中建立有关对各审计主体诚信评级制度,通过定期对审计主体信用评级,检查并监视审计主体的资信度,并将评价结果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及时公布于众。  评级指标建议包括审计业务收进(将咨询业务收进安排在此间可能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会影响到评级正确性)、近期有无重***律诉讼案件、有无重大的审计失败案件、有无故意弄虚作假和欺诈行为、有无将审计收费按照审计工作量加收提成行为、有无购买保险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根据重要程度配之以相应的权重,通过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笔者以为固然在评级过程中有主观判定的成分,存在判定不客观的可能,但对来说,这种做法却不失是一种评价审计主体诚信度高低的有益尝试。  (六)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积极营造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价值观是任一类文化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区别于其他行为主体的依据。对审计而言,审计价值观是判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正确的审计价值观会引导审计主体自始至终遵循正确的基本信念往从事审计活动,规范审计组织内部职员的行为,发挥审计的最大效用。  任何企业都具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审计亦无例外。审计文化指存在于审计群体中的一种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审计设施是审计文化的物质载体,审计行为准则和审计组织属于审计文化的制度层面,而审计价值观则属于审计文化的精神层面。文化所突出夸大的是一种精神,因此为了能营造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就要真正树立良好审计价值观。  审计文化将审计主体的组织目标、宗旨和社会责任内化为审计职员的精神、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并将技术知识、人文知识与审计职员自身素质相互融合,从而塑造出适应进步的、高素质审计主体。从此间可以看出,创立科学的、健康的审计文化氛围对审计诚信机制的建立完善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七)拓展审计鉴证职能、理顺保密性原则和充分表露的关系  审计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中的审计对象鉴证的过程,鉴证是审计的主要职能。当前,治理审计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财务审计还是主流。以社会审计为例,审计的职能基本被限制在财务方面上,表现在审计报告的格式、内容与财务关联度高。由此就可能导致了审计主体无法全面表露审计客体的全部内容,究竟财务优劣只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业绩良莠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审计主体在对审计客体进行审计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审计客体一些诸如效率低下、组织结构不公道的情况,这会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可这些情况却无法通过会计和审计语言来充分表露。因此,审计主体一旦与审计客体在这类信息表露方面发生分歧时,审计主体不得不为了遵守保密性原则而对审计客体表现的无可奈何。当出现审计失败案件时,审计主体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审计主体在公众眼前的诚信必将受到挫折。由此可以看出,若想解决充分表露与保密性原则之间的矛盾,审计的鉴证职能就必须要得到拓宽,使审计主体能够在全方位的、***的、真实的评价审计客体基本状况,也为建立并完善审计诚信机制作出理论及实践展垫。
上一篇:网络审计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