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保护审计初探(4)
2017-08-15 06:25
导读:四、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结果的进一步 从表面上看,对企业环境保护状况实施审计似乎是一种微观审计。但企业环境保护的优劣始终直接着国家的重大经济
四、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结果的进一步 从表面上看,对企业环境保护状况实施审计似乎是一种微观审计。但企业环境保护的优劣始终直接着国家的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因此,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的实施无疑对国家宏观调控产生积极影响。
(一)为地方财政预算、决算提供与环境投资有关的必要数据依据 “十五”期间,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纳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投进了大量资金。据我们了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十五”重点工程项目中,仅环境保护项目(合计75个重点工程)投资就达764亿元。很显然,这样大的资金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而财政部分作为国家资金的主要治理者,在执行国家的环保投进政策时,对企业方面最为关心的恐怕就是用于企业环保治理的财政资金是否按规定范围使用,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需求量是否发生了变化等。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国家审计机关与环保部分联合对企业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审查,通过企业环保资金使用状况审计,污染治理工程的专项审计调查或专项审计,可以进一步监视企业在使用环境保护资金方面的合规性、公道性及有效性,测算资金需求的具体金额,以便为地方财政监视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以及公道安排预算,提供相应的依据。
(二)成为重大投资风险测算的重要因素,把环境风险防范于未然 勿庸置疑,企业、财政等的重大投资,甚或对发行证券单位的审批等,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但尽量避免投资风险却是各个方面密切关注、不可或缺的内容。按照我国的环境治理系统的做法,企业在环境题目上面临的风险已从小到缴纳税费、罚款及负债,中到限期治理或停业整顿,直至大到拆迁、封闭或撤销。面对如此的风险,面对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的本钱和损失,审计部分必须将环境审计、环境审计的观念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以为,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时,对由于项目投资所可能引起的环境题目决不能不予考虑,与此相适应,无论是政府审计职员,还是注册会计师等,都必须充分考虑投资项目本身是否存有危害环境的隐患,如建设项目是否有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是否执行了“三同时”的规定等,以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可见,假如需要降低重大投资风险,就需要对一个企业因环境题目招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衡量。这时,寻求通过环境保护审计来规避风险可能是更为现实和更为妥当的选择。如此一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开展企业环保审计是测算重大投资审计风险的重要组成内容。
(三)为审计的进一步深进,为审计实务的更新提供有益的思路 环境保护审计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其最明显的标志一是审计范围扩大,即不仅涉及财务收支,而且更加注重经营治理和环境治理,如环保机构设置的健全性、职能的可靠公道性,环保资金使用的公道性、有效性,产品生产、销售包装等环节的措施、手段、技术的公道性、性、经济性以及潜伏的环境风险评估等。二是审计手段从传统的账目审计发展到运用科学的很多技术,具体包括物理、
化学、生物等很多手段以及广泛运用机技术等。这一切都说明环境保护审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飞速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固然环境效益的计算在实际操纵中比较复杂,甚至有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经营指标被夸大或被降低的风险,但我们相信,通过审计职员与环境保护部分的密切配合,在进行大量的环境审计调查、把握计算依据、弄清资料来源之后,审计部分完全可以相对正确、可靠地测算环境效益,进而测算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又可看出,开展这样的工作需要理论上的指导,这就为我们指明了研究题目的方向,促使我们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的力度;开展这样的工作能够为我们开辟审计实践的新领域,以自身的努力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配套措施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