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近代散文的多重变奏化毕业论文

2013-05-28 01:4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中国近代散文的多重变奏化毕业论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提要】   近代散文在新旧文化潮流交替中经

【内容提要】
   近代散文在新旧文化潮流交替中经历了4次重大转变: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散文创作表现出衰世批判者的理性精神,标志着散文近代化初期的最高成就;从19世纪初起,冯桂芬、王韬等人又以改革者的开拓气概,把近代散文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阶段;在与甲午风云结伴而来的近代散文变革高潮中,梁启超等维新变政者的文体创新开创了一代新文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秋瑾、邹容等民主革命家散文的语言革新迈出了近代散文带根本性变革的步伐,对近代白话文的形成及文体拓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散文的这一创作主流与恪守传统却又起着微妙变化的散文流派汇成中国散文走向近代化的多重变奏。 

【关键词】 近代化 理性精神 文体创新 多重变奏 语言革新

 中国近代是历史文化的转型期,中外文化相互交汇撞击,使传统散文面临新的挑战,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近代散文走向近代化的发展演进中,形成了新旧交错的散文气象。这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多重变奏。


第一重变奏:衰世批判者的理性精神

    在鸦片战争前后这一历史与时代巨变的转折关头,关注近代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生活的作家中,龚自珍和魏源是突出的代表。一个,把散文的触角伸向统治阶层,对国家的腐败凋敝现象进行揭露、抨击;一个,把目光瞄准世界,关注社会的各个领域,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一个,在时代大潮的涌动与现实生活的变动中反思昨天,批判“颓波难挽”的今天;一个,在并不以今天返回昨天,写今天时,也在思考着明天,抒写着发展的今天。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为使新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合理,进行执着、顽强的艺术追求。我们从作家们提供的生活画面中,聆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强烈地感受到新的生活节奏。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近代人民的命运,反映了作家在历史的转折时期的进步要求、愿望和心理情绪,表现了他们忧患苍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感情,仿佛使人们听到散文近代化进程的隐隐惊雷,这就是龚自珍和魏源等进步作家作品的总主题和主旋律,也是他们对近代散文的贡献。

    龚自珍与魏源的艺术个性和追求,孕育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根连着民族、人民的大树。历史和现实,正常和反常,纯洁和丑恶,交织融汇为切肤的体验和深沉的思索。龚自珍的散文,可以看作是作家对灾难深重的历史,也是对自我的一个反省和总结。在龚自珍散文的字里行间,相当宏伟地突现着“历史感”,中国社会大变革前夕的时代氛围,天地四方的“至极不祥之气”,人心世俗的“浇漓诡异”,居上位者的 “守眉睫之间而不见咫尺之外”,等等,这一切见闻的汇集,使他痛心疾首地发现,自己所处的时代原来是一个“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的“乱亦竟不远矣”的“衰世”。以此为基点,龚自珍的笔端从“理”、从“势”、从“人才的遭遇”这三个主要视角,痛快淋漓地抒写出了最富有时代色彩的“忧患”。他的散文,不大具体谈论时政措施的因革损益,而是以“医国”的高姿态出现,关心着时代整体性的大关节目。在魏源的作品中,也时时有对历史和自我所作的透彻的剖析。为了今天和明天不再重复昨天的历史,他理智、冷峻地描绘今天,却注进了理想和热情,满含着改革者和创造者对明天的希冀与期待。惟如此,他对新生活的感受和捕捉,才具有可贵的敏锐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新型散文潮流就是适应了当时散文发展内在艺术规律的客观要求而以无比的生命力出现在晚清文坛上。它从垂死的边缘开拓了散文的新生命,从而使龚自珍、魏源的散文具有向旧时代冲决和向新时代迈进的伟大历史作用。散文作为艺术工具在龚自珍等作家的手中复活了。因此,龚、魏的散文标志着散文近代化初期的最高成就,对清代散文领域内占一百多年统治地位的桐城古文是有力的冲击,使散文这种最具实用价值的文学样式在近代文学的开端时期便表现出勃勃生机。

    龚自珍与魏源的艺术所长,有时又表现为他们的所短。龚自珍的作品,对衰世的批判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但在含蓄隐藉中却具有一种艰涩玄奥的缺点,文章较典雅、高洁,片面强调了文字的技巧,使文章过分“奇僻”,造成一种佶屈聱牙的不良效果。魏源的文章虽“无沿袭义、应酬语,浩浩落落,以达其见,以伸其说”, 但却缺少激昂慷慨之气,显得平缓温和。

    林则徐也是一直注重反映近代社会时代风云的散文作家。他用开眼看世界的襟怀,坚韧不拔地在反抗外来侵略的道路上行进。他虽不以文学名世,但他的政论散文, 在近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地位。他的散文,大多是写给皇帝看的奏稿,基本上是他一生从政的思想、政策、措施的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内政的改革与反抗外国侵略两个方面,抒发了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热情。在表现方法上,他的散文无艰深的词句,无难懂的典故,信笔写来,质朴无华,情随笔到,叙事细密而具体,说理曲尽而详明,与龚、魏的风格不同,然而同样有说服力。他的文章对后来维新派的时务文有很大影响。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第二重变奏:早期改革者的开拓气概

     经历过外国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浩劫的近代有识之士,他们在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击之后,关注着什么,思考着什么,准备怎样迎接新的挑战?他们在探索,散文作家们也在探索。早期维新派和太平天国革命的散文家们是昨天惨痛经历的产儿,又是现实和未来的希望的耕耘者。他们逐渐摆脱传统古文的束缚,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内容,运用散文“记事述情”,表达改革社会与御侮图强的思想内容。冯桂芬、王韬和郑观应运用通俗古文写作的近代报章政论文体,在近代散文的变革上,比起龚自珍和魏源,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冯桂芬的政论性散文集《校?庐抗议》、王韬的《?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文章的发表,为散文的近代化提供了新的启示:散文的变革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批判是不够的,还要以实践来表示它的对立,才能更显出理论的威力。同时,还必须常把各国发生的事情与中国的社会现象作比较,把静止的封闭式的中国放在“事变繁极”的世界范围中来考察,并充分利用报刊这一阵地树立近代的舆论意识,通过中外舆论交流,冲击旧的文体桎梏,促进散文的改革。因此,论述时政,谴责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论述中外关系,探索社会

上一篇: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原因探析化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