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化毕业论文(3)

2013-06-25 01:21
导读:其一,艳词与妓女的结合,是与居士佛教的影响分不开的。受《维摩诘》思想的影响,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文人士夫广蓄妻妾已成浇薄之风,中经隋唐的

其一,艳词与妓女的结合,是与居士佛教的影响分不开的。受《维摩诘》思想的影响,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文人士夫广蓄妻妾已成浇薄之风,中经隋唐的发展,到五代、两宋已达到极致。游乐好饮、追求声色快感、享乐纵欲已成风尚,妓女的大量出现基本上与词的发展是同步的,小词描写色情欲望便成为其主要的艺术功能。词的传播已不仅限于居士,就连一般的市民、闺阁秀女也都受到感染。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士夫,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参与者。后蜀南唐尤为典型,蜀主王衍的《醉妆词》云:“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上卷载:“韦庄以才名寓蜀,蜀主(王)建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可见当时君臣上下对词才秀女的酷嗜与宠爱。衣冠中人其浇薄之风,甚于君臣礼义或为人之道。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其《拜表回闲游》云:“酒肆法堂方丈室,其间岂是两般身。”认为醉酒与坐禅不可分离。《与牛家妓乐雨夜合宴》云:“歌脸有情凝睇久,舞腰无力转裙迟。人间欢乐无过此,上界西方即不知。”这里他把歌妓的乐舞置于西方净土之上,直至老年仍蓄妓多人,耽于歌舞。

宋代蓄妓现象史无前例,官妓、营妓、家妓、私妓名目繁多,在籍与编外私妓难以计数。正是由于宽松的歌妓制度得以维护与滋生着大量歌妓艺妓,促进或保证了小词发达、小唱繁荣的社会局面,为艳情娱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杨慎《词品·拾遗篇》载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苟且之事。连理学大家“晦翁(朱熹)于宴席,未尝不用妓”。苏轼人品高尚,好佛喜道,也曾纳杭州名妓朝云为妾,后随南谪,客死岭南。朝云也是居士,粗通佛学,尤喜《维摩》、《金刚》二经。辛弃疾乃忠贞耿介之士,“每开宴,必命侍妓歌所作词”,其晚年尚蓄有家妓数人 (沈雄《古今词话》上卷)。总之,蓄妓现象早已有之,但其成为风尚,几乎与居士佛教相始终,以此现象考之,实即本于维摩诘氏也。

其二,艳词不害义理,与佛教教义或修道并不矛盾,更与人品无关。相对于世界其它宗教,中国的居士佛教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快乐的宗教,现实的宗教,俗人的宗教。它直言不讳地宣扬和毫不掩饰地实践,说明它要追求的就是在花阵酒池、燕馆歌楼、偎红刻翠中寻找人生的快感。及时行乐,享受人生便是最直捷的修行方式。岂止出入酒楼,歌席舞会,声色犬马,竟连蓄妓纳妾都显得十分平静与自然。在常人或其他宗教人士心目中想都不敢想、看都不敢看的举止行为,在居士佛教看来,只能算做了一两件惊世骇俗的风流韵事,并不看做违背佛教教义,居士佛教最终以“空”、“空空”轻松开脱,一笑了断,而面无惭色,心无挂碍,显示出大乘菩萨道的宽容、高深、空幻、灵能、丰富多彩的层次感。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是最直捷明了的阐释。

因此,居士佛教不仅影响了居士词人的创作,给词注入了艳冶的成分,同时,对一般文人词的创作导向产生了影响,文人阶层也普遍接受并大量创作艳词,即使民间作手也乐此不疲,以此关照人生、抒发情感,打破了宗教世界和现实人生的界限。如寇准的[踏莎行],清新婉丽,柔情似水,无限韵味。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意不相类,盖人难知也如此!”再如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写一个妙色舞妓,体态舞姿,惹人情思。赵令畤评曰:“文正公言行俱高,然有[西江月]云云,风味极不浅。”正因其“风味极不浅”,自来很多人认为有人伪造,诬陷于他的。例如《词苑丛谈》卷四引王渔洋语:“有情争似无情,忌者以诬司马。”《词林纪事》引姜叔明语:“此词决非温公作。宣和间,耻温公独为君子,作此词以诬之耳。”这些说法并无根据,只是用卫道者的眼光加以推断,像范仲淹这位久镇边关、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有艳词流传,如[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与温公同一机杼,婉心柔肠,耐人寻味,总体风格归于幽艳之品。

还有偏于写两性的恋情、性爱的艳词,如柳永的[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艳,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这些写性欲性爱的作品,被人称为“淫冶讴歌之曲”。晁端礼[清平乐]尤为艳冶:“早来帘下逢伊,怪生频整衫儿,元是那回欢会,齿痕犹在凝脂。”[殢人娇]云:“旋剔银灯,高褰斗帐,孜孜地,看伊模样。端相一晌,揉搓一晌,不会得,知他甚家娘养。”写男女欢会的情形,有一些生动的性爱细节,语言通俗,油腔滑调,俨然一位老于风尘烟花的声口。这些作品充满小市民的情趣和都市生活的内容,正体现了小词的基本特色,不能简单以庸俗无聊,意趣低下予以否定,因此,观照文人情思与宗教情怀是重新认识妓女与艳词自然联系的新视点。

宗教对艺术的要求与世俗的看法不尽一致,这在词体观念里有所表现。比如对词体的称谓就基本反映出世俗对词体的认识,如“张子野老于杭州,多为官妓作词” (《后山诗话》),将词与歌妓相联系。词被称为乐章、倚声、歌曲、曲子、长短句、乐府、诗余等,甚至被称为“小词”。强大的传统势力和社会舆论约束,词人们自已也称词为“ 小词”。这里的“小”并非谓其体制短小,而是针对它的侧艳之体与妓女的联袂演唱,含有轻贱之意。“小词”在整个传统文化系统中处于卑贱的地位,实际上却为多数人私下喜爱,乐于接受,但时常表现出深刻的社会责任、道德评判、人生价值、政治倾轧等尴尬的世俗矛盾心理。许多文人作了小词后又感到后悔,有的公开忏悔,有的急于灭迹,有的在显达之后颇兴壮夫之悔,即使保存一部分下来也时感不安。“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汴洛,洎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然相公厚重有德,终为艳词玷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胡寅说:“文章豪杰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 (《向芗林〈酒边集〉后序》)有人在晚年为自己的词集作序时以曾作小词而自责,如陆游说:“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 (《长短句序》)这些文化现象,反映了宋人对词体的观念和基本态度:既喜欢小词,又不愿公开于人。这与其说是迫于世俗的压力,不如说显露了词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和政治压力下,词人总是以牺牲文人性情和宗教情怀为代价的。“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艳丽,亦不害其为正。然世或见人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之正人;若言及花草月露,便谓之邪人,兹亦不尽也……然余观近世,所谓正人端士者,亦皆有艳丽之辞。”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所言极是。既可以在辞赋文章中讲述仁义道德,也可以在歌席舞会上抒写艳丽之词,并不一定有损正人端士的社会形象;生活中男女私情的表露,也并不一定影响经国之大业。王国维说:“五代北宋之大词人……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漫。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 (《人间词话》) 王国维亦不曾否认艳词淫词,惟是否定游词而已,确为通达之论,肯定了文人情思与宗教情怀的统一性。

上一篇: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化毕业论文 下一篇:后殖民语境中奈保尔小说多元化主题研究化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