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倘如司马光所论,宋代事功派“霸者之心为利,而假王者之道以示其所欲”[25],那么晚清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等,则干脆抛弃了“王者之道”这一外衣,而直接“示其所欲”。他们奋力鼓吹“英雄与时势,互相为因,互相为果”,“时势亦能造英雄”(《自由书·英雄与时势》)反对“二十四史”所载“有权利者兴亡隆替之事”,“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革命先行者孙文在力主“时势造英雄”之同时,进一步指出“英雄是时代的产物”,号召革命“大家来作”,“唤起民众”,因而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其民生史观的光辉在近代发展史上显得灿烂夺目。孙文“民生就是的中心,就是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问题才可说是进化的原动力。”(《民生主义》)之论,更是摈弃了一切乌托邦空想、说教、宗教激情而走向唯物史观。
[1]《朱子年谱》卷三下。
[2]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龙川词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七页。
[3]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商务印书馆旧版,第45页。
[4] 《乙丙之际箸议第七》,《龚自珍全集》(上)。
[5] 《本义》,第一章。
[6] 《日本书目志序》,康有为。援引自麻天详等《中国近代学术史》。
[7] 《变法通议》,梁启超。
[8] 参见朱熹《中庸章句序》、《大学章句序》。援引自《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思想》第37页。
[9] 《两宋思想述评》陈锺凡。
[10] 参见《朱熹年谱》。
[11] 《两宋思想述评》陈锺凡。
[12] 《中国近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3] 《日知录序》潘耒。援引自王先明《近代新学》。
[14] 同注1。
[15] 《亭林佚文辑补·与黄太冲书》,《顾亭林诗文集》。
[16] 《思复堂文集序》,王揆。援引自《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王记录著。
[17] 《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
[18] 《鲒(士奇)亭集》外编,卷一六,全祖望。
[19] 《与人书》,《亭林文集》,顾炎武。
[20] 《对策》,《龚自珍全集》(上)。
[21]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前言,丁文渊,见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
[22] 《送吴允成序》,陈亮。
[23] 《朱熹年谱·辨陈学之非》。
[24] 《两宋思想述评》,陈钟凡,东方出版社,1996。
[25]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王霸》卷七三,援引自《中国史观》,谭元亨,广东高教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