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网(2)
2013-08-03 01:13
导读:三个研究领域以外,日本学者在其它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地方面的小川琢治(1870-1971)《支那歷史研究》正续、(弘文堂 1928-1929);度量衡史方面的藤田
三个研究领域以外,日本学者在其它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地方面的小川琢治(1870-1971)《支那歷史研究》正续、(弘文堂 1928-1929);度量衡史方面的藤田元春(1879-1958)《尺度綜考》(刀江書院、1929,临川書店于1967年再版);史方面的田辺尚雄(1883-1984)《最近科学上より見たる音楽の原理》(内田老鶴圃、1916);《音楽音響学》(音楽之友社、1951)。田辺190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系,一生致力于中国古音律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是世界上首先开始研究中国音响学史的学者。此外,这个时期关于中国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应该提到的有:伊藤清造《支那の建築》(大阪屋号書店1929);八木奘三郎《支那住宅志》(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1932);伊東忠太《東洋建築の研究》上下(竜吟社、1936);関野貞《支那の建築と芸術》(岩波書店、1938)等著作。
二 发达期的研究
从1930年到197O年,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史研究班为中心展开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把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这个研究班的班长薮内清教授。薮内清192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宇宙物理学专业,1967年出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1972年美国科学史学会授予薮内清科学史学家的最高荣誉Sarton金奖。薮内清一生著書甚丰,主要代表著作有:1、《支那の天》(恒星社,1943);2、《隋唐曆法史の研究》(三省堂,1944);3、《汉書律曆志の研究》(与能田忠亮合作,全国書屋,1947);4、《中国の天文曆法》(平凡社,1969)。另外,在中国史方面,薮内清还出版了以下著作:《支那数学史概說》(山口書店,1944);《中国の数学》(岩波書店,1974)。在科学文明总论方面有《中国古代の的科学》(角川書店,1964);《中国の科学文明》(岩波書店,1970);《中国文明の形成》(岩波書店,1974)等。薮内清在中国科学史领域中,主要对中国历算学,即关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的关系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日本学者认为,薮内清的研究,为日本学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及历法理论的理解提供了一种可能。薮内清没有把自已的研究限定在某一个领域内,而是对中国科学史的总体展开了研究,特别是对其整体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日本,首先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是薮内清。他在1970年的《朝日》上这样写道:“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与年代学的研究不同,它不是历史的辅助学科,它和史、史一样,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一直属于高层次的科学。而且深深的染上了世界各种文明时代所具有的特色。构成中国天文学史主流的是历法的研究和以占星术为目的的天文观测。为什么这个领域得到了如此高度的发展,在这个领域里曾经进行了哪些研究,这些都是我最初感兴趣的问题。” 薮内清在方法论上的一个贡献是:他认为中国天文学的研究,不应该仅仅看作是历法理论的研究,而应该作为中国文明所特有的现象来把握,其研究对象应该包括历法以及所涉及的
政治思想。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革命频发的历史,革命后的新朝廷为了使民心一新,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历。改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新政权的正统性。太初改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明显例证。因此,研究中国历法必须要从政治思想的深度来分析和考察。薮内清的天文学史研究领域及其广泛,从殷商到清代,同时对印度,伊斯兰,古希腊等天文学史也进行研究。薮内清在这样一个广阔的领域内,对中国天文学史的全过程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取得了为世人注目的业绩。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日本学术界认为,薮内清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与他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他不仅继承了京都大学宇宙物理学的创始人、新城新蔵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而且研究的精密程度又超过了新城新蔵。薮内清通过一个个单独问题的分析观察,最后得到了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总体的正确认识。同时,京都大学的中的研究方法也给予薮内清很大影响。当时,京都大学的中国学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江户汉学、清朝考证学和法国汉学。京都大学学风的最大一个特点是重视文献考证。薮内清的学生时代,正值京都大学的全盛时期,也是汉学家辈出的时期。当时的教授有中国文学大家狩野直喜、中国史学大家内藤湖南、中国科学史方面则有小川琢冶和新城新蔵等著名教授。另外,对薮内清的研究给予很大影响的还有三上義夫,以及薮内清参加的狩野直喜主持的汉籍共同讲读班。同时,为了科学史研究,薮内清主持的科学史班先后花费了20年的时间,集体研读了《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物理小识》等相关书籍,在此基础上主编并出版了《天工開物の研究》(恒星社、1953),《中国古代科学技術史の研究》(京大人文研、1959),《中国中世科学技術史の研究》(角川書店、1963),《宋元時代の科学技術史》(京大人文研、1967),《明清时代の科学技術史》(京大人文研、1970)等。薮内清和他的研究班在中国科技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此外,在中国古代日食和月食的研究方面,还有渡邊敏夫的《春秋の日食》(《現代の天文学》恒星社,1958);《日本·朝鲜·中国日食月食宝典》(雄山閣,1979)。田坂興道的《中国における回教の传来とその弘道》上下,東洋文庫,1964)。
战前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主要限定于各个学者研究的具体课题方面,而没有从总体上对中国科学史进行研究。因此日本学者认为这种研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科学史研究。战后,由于薮内清的研究弥补了这一空白。日本学者认为,从此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的新时期。
这个时期在史研究方面,日本学者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学者大多受到了江户时代考据学的影响,还有一些长期在中国生活过。岡西為人(1898-1973)就是其中之一。岡西1915年来到中国,1919年南满医学堂(后来的满州医科大学)毕业,1924年担任该学堂的理学助手。1930年在满州医科大学医学研究室任职。1948年回国。岡西始终从事中国医学和本草的研究。1950年开始参加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科学史研究班的活动,先后出版了《宋以前医籍考》(中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重辑新修本草》(台北,国立中国研究所,1964);《中国医书本草考》(日本南大坂印刷センター,1974);《本草概说》(创元社,1977)。
岡西的史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三个方面:第一是有关医
药学方面图书目录的研究。岡西1930年在黑田源次(1886-1957)的下开始整理满州医科大学所藏医学书籍开始,他搜集了所有可以看到的解题、各种版本的序跋,按照种类、年代进行了编排整理。这一工作为中国医学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第二是复原了唐代的《新修本草》。第三是进行了关于中国医药学学说史的研究。
对中国本草学进行研究撰有论著的学者还有:渡邊幸三《本草書の研究》(杏鱼書屋,1987);北村四郎《本草の植物》(保育社,1985);北村四郎《植物文化史》(保育社,1987)。二者都是薮内清科学史研究班的成员。此外,对中国传统医学进行研究的还有大塚敬节的《東洋医学史》(山雅房,1941)。该书从的角度对中国医学的变迁史按照时代进行了阐述。三木荣则在《朝鲜医学史及疾病史》(私家版,1955)、《朝鲜医書誌》(学术图书刊行会,1956)等著作中对中国古代医学多有论述。三木还在《西域出土医药關係綜合解说目录》(刊于《東洋学報》47、1958)一书中对敦煌医书进行了介绍。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中国食物史的研究方面,日本学者也还进行了许多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