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网(3)

2013-08-03 01:13
导读:究。篠田统(1899-1978)是这个领域的创始人。篠田统192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 化学 系,后来又改学 动物学 ,曾经留学欧洲,1928年在京都大学部任职,担任比
究。篠田统(1899-1978)是这个领域的创始人。篠田统192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化学系,后来又改学动物学,曾经留学欧洲,1928年在京都大学部任职,担任比较生理学等科目。篠田统也是京都大学科学史研究班的成员,主要代表作有《中国食物史》(柴田書店,1974);《中国食物史の研究》(八坂書店,1978);另与田中静一合编《中国食經叢書》上下、書籍文物流通会,1972),这是一部关于食物史的史料集。篠田统认为中国食物史的研究作为史的一个领域,是正确理解中国和社会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篠田统基于生活社会史的角度,运用化学和动物学的专长,对中国古代食物的变迁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另外,在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是192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学部的天野元之助(1901-1980),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国農業史研究》(御茶の水書房, 1962,增补版 1979);《中国古農書考》(龍溪書舍,1975)等。天野元之助大学毕业后,曾经用了大量的时间对《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基本史料进行了各版本之间详细校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栽培、农具,即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全貌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经过了春秋战国、六朝、唐宋、现代四个时期。其研究和考证的精密程度在日本都是高水平的。
  在农业史方面的成果还有西山武一(1903-1985)和熊代幸雄(1911-)共同校订译注的《齐民要术》(東大出版会 1957);西山武一《アジア的農法と農業社会》(東大出版会,1969);熊代幸雄《比較農法論》(御茶の水書房,1969)。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科学史以及史的领域里,出现了唯物史观的新观点、新方法。这是当时的一个重大变化,它给予日本科学史学界以很大的震动。小倉金之助(1885-1962)的数学史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小倉金之助1905年毕业于东京学校,1911年任教于东北大学数学系,他的代表作有《支那数学の社会性》(《改造》1,1934);《中国数学の特殊性》(《科学》5,1938);《数学史研究》第一、第二辑,岩波書店,1935、1948);《小倉金之助著作集》八卷、勁草書房,1973-1975)。小倉金之助的研究受到了三上義夫的很大影响,并推进了三上的文化史研究方法。他站在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立场,认为时代特征可以在学术上看到反映,他提出了“算术的社会性”、“数学的阶级性”等观点,分析了数学的发展变化过程。小倉基于《九章算术》的记载,考察了秦汉时代的社会状况,并对西洋数学传入以前的数学内容、计算方法及其理论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的数学和数学家的特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小倉的论考,它比较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缺乏更多的实证。但是,小倉开拓的崭新的科学社会史的研究领域还是功不可没的。继小倉之后,推进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是数学家武田楠雄(1909-1967)。武田193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数学系。从5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数学。主要的论著有:《明代数学の特質》Ⅰ、Ⅱ,(《科学史研究》28、29,1954);《東西十六世纪商算の对决》Ⅰ、Ⅱ、Ⅲ,《科学史研究》36、38、39,1955-1956)等。武田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是《数学における東西交渉の初期段階》(总531页、油印、1955年)。武田的最大功绩在于开拓了比较科学史的研究方法。他对十六世纪东方与西方的数学代表著作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拉丁文、意大利文和中文三种的对比研究,发现了在东西两者之间存在类似的地方,并且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的欧洲和中国的商业算术在质量上势均力敌,没有优劣之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同时期,日本学者还开始了珠算的研究。其代表著作有山崎与右衛門、户谷清一、铃木雄合著《珠算算法の歷史》(森北出版、1958)。这部书的内容不是专门论述中国珠算的,但是其中涉及中国珠算的内容很多。
  除此之外,关于中国的地图学、学、学、气象学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需要介绍的成果。在地图学领域青山定雄(1903-1982)、鲇泽信太郎(1908-1964)的研究最为著名。青山是中国地图学的奠基人,主要代表作有:《明代の地図について》(《歷史学研究》7-11、1937);《元代の地図について》(《東方学報》東京8、1938);《唐宋時代のと地誌地図の研究》(吉川弘文馆、1963)。鲇泽信太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玛窦的《坤輿万国全图》和《两仪玄览图》上。代表作有《マテオリッチの世界図に関する史的研究》(《横浜大纪要》18、1953);《マテオリッチの两仪玄覽図について》(《学史研究》1、1957)。
  在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方面村田治郎(1895-1985)和竹島卓一(1901-)的研究引人注目。前者的代表作有《東洋建築史》(彰国社、1972);《中国建築史論叢佛寺佛塔篇》(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85)。后者有《中国の建築》(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70);《営造法式の研究》三卷、(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70-1972)。
  在中国音乐学方面有瀧遼一《支那古代の楽律についての私見》上、中、下(《東洋音樂研究》1-2、1938-1940);石井文雄《声律の算法について》(《田辺環暦紀念東亞音樂論叢》、1943)。在气象学方面有田村专之助的《中国氣象学史研究》三册、淡路書房新社、1973-1977)。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三  现在的中国科学史研究

  薮内清以后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者中,主要代表学者是吉田光邦(1921-1991)和山田慶兒(1932-),他们都是薮内的学生,但是研究的风格与薮内有明显的不同。吉田1945年毕业于京大宇宙物理学专业,1949年就任于京大人文科学研究所,1984年出任研究所所长。吉田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主要成果有:1、《煉金術-仙術と科学の間》(中央公論社,1963);2、《星の宗教》(淡交社,1970);3、《中国科学技術史論集》(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72年);4、《中国の構図一现代と歴史》(駸駸堂,1980);5、《日本と中国--技術と近代化》(三省堂,1989)。
  现在日本的一个新研究方法及其理念就是通过对中国科技史的考察,来观察中国的文化与社会的本质。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虽然早在开拓时期就已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当时尚未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在发达时期,薮内清等对于技术史的具体研究投入很大的关注,但是当时还没有出现把技术史与科学史分离开、专门进行研究的学者。吉田光邦则是第一次把技术史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来考虑的学者。吉田的研究方法是:第一、以各种具体的技术作为考察对象的纯技术史研究;第二、作为文化史的技术史研究;第三、作为经济史的技术史研究;第四、与周边地域以及异文化之间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吉田的研究业绩主要集中在纯技术史、技术文化史、比较技术史三个方面。因为技术史研究领域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因此在解明各种技术时,吉田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所运用的解析方法主要是金属技术、制陶技术、炼金术(化学技术)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理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山田慶兒1955年毕业于京大宇宙物理学专业。之后,研究生时代改学西洋史学,1959年毕业。1970年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1989年开始任国际日本中心教授。山田在科学思想史、社会史方面著作甚丰。主要代表作有《混沌のへ中国的思考の構造》(筑摩书房、1975);《朱子の自然学》(岩波书店、1978);《授時曆の道》(みすず书房,1981)。《The Formation of the Huang-ti Nei-china》ACTA ASITICA No.36,1979。此外还主编了《中国の科学と科学者》(京大人文研、1978);《新発現中国科学史資料の研究》(京大人文研、1985);《中国古代科学史論》(京大
上一篇:《岳阳楼记》的政治文化内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