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元之际诗僧性英事迹考略(2)

2013-09-18 01:27
导读:性英擔任少林寺住持期間,金朝局勢已不斷惡化。開興元年(1232)二月,蒙古與金軍主力在三峰山展開決戰,金軍大敗,河南許多州縣相繼失陷,居民大

性英擔任少林寺住持期間,金朝局勢已不斷惡化。開興元年(1232)二月,蒙古與金軍主力在三峰山展開決戰,金軍大敗,河南許多州縣相繼失陷,居民大多被裹脅北上。因這一年爲壬辰年,史家多稱這次大遷移爲壬辰北渡。次年初,汴京發生政變,元帥崔立獻城降蒙,此後汴京城中又有大批百姓北渡黃河。及河南破,天朝遣使招集三教人。[16]大概正是在此期間,性英離開了戰火洗禮下破敗不堪的少林寺,隨難民一同渡過黃河。由此算來,從貞祐二年(1214)性英南遷河南,到1232或1233年北渡黃河,大概經過了十八、九年的時間,這與元好問在《木庵詩集序》中所說二十年相去不遠。

性英的後半生都是在燕京度過的。元好問序稱其在仰山又五、六年,仰山位於宛平縣西北,山中有樓隱寺,爲金元名刹。萬松行秀在金章宗時,曾任該寺住持,章宗數遊該寺,給行秀以極大禮遇。[17]趙孟頫爲仰山樓隱寺行滿禪師所作道行碑又云:同安州鵲台福嚴寺自木庵公歿後,爲他人所有,師奏得旨,複歸仰山爲下院云。[18]亦可證明性英確實曾住過樓隱寺。性英何時住棲隱寺,頗費思索。元好問序作於己酉年(1249)冬十月,如此時性英尚在棲隱寺的話,由此向前追溯五、六年,則他應在1243或1244年始住此寺。不過,這種假設很難站得住腳,因爲照此推算的話,不僅性英此前十多年的行蹤成了空白,而且又生出許多難以解釋清楚的問題。

首先,魏初曾回憶說:初年十六七時,曾侍我先大父玉峰(魏璠),得拜先生(楊弘道)於木庵英上人之歸義方丈,今四十年矣。[19]楊弘道《代茶榜》序云:歸義寺長老勸余作此詩。長老姓(姓應爲性之誤)英,字粹中,自號木庵。[20]按,魏初生於1232年,十六七當在1247、1248年間,這一時間與1243、1244到1249年性英在樓隱寺的假設顯然發生衝突。歸義寺位於金燕京舊城時和坊,[21]與棲隱寺並不在一地,現有也無法說明這兩座寺院有什麽聯繫。

其次,性英曾爲劉祁(1203~1250年)賦詩云:二陸歸來樂有真,一堂樓隱靜無塵。詩書足以教稚子,雞黍猶能勞故人。瑟瑟松風三徑晚,濛濛細雨滿城春。因君益覺行蹤拙,又爲浮名系此身。[22]按,詩中之二陸指劉祁與其弟劉郁,一堂指劉祁在家鄉渾源所居之歸潛堂。劉祁在甲午年(1234)返回家鄉後,很長一段時間隱居鄉里,躬耕自給,潛心著述,直到戊戌年(1238),始離鄉赴大同參加大蒙古國選拔儒生的考試,以後又遊歷各地,老死他鄉。[23]性英的這首詩,應當在1234年至1238年這段時間內寫就,而該詩題款仰山性英粹中,表明他此時已經在棲隱寺,這無疑與前面提到的假設亦有衝突之處。

再次,元好問有《寄答仰山謙長老》詩云:木庵推出謙書記,乞與雲林百自由。想得驅驢入招隱,勝於騎鶴上揚州。題下自注:渠住招隱。[24]筆者遍查北京各種地方志,未見有招隱寺的記載,而從詩題所稱仰山謙長老來看,此處之招隱,或許就是指仰山樓隱寺。而該詩所云乞與雲林百自由,大概就是指性英思欲退席,辭位讓與謙長老之事。

以上三點,尤其是第一點,足以推翻前面的假設。由此,筆者認爲,情況很有可能是,在北渡黃河後不久,性英即已出任仰山棲隱寺住持,元好問序中所言住仰山五、六年,僅爲追憶性英於棲隱寺擔任住持的年數,與所作序的時間沒有什麽關係。歸義寺,大概爲性英從樓隱寺退席之後的所在地,至於以後性英還在燕京哪一寺院,我們已無從知曉了。

在燕京期間,性英曾爲福聖院撰重修碑記,又爲耶律鑄詩集《雙溪小稿》作跋(時在   1254年),二者均有木庵老衲性英的題款,這表明此時的性英已步入暮年。[25]不過,直到元初,我們仍可找到性英與高克恭等人交往的一些蹤迹。大概此後不久,性英即辭世。

性英圓寂後,魏初爲其塔作疏,對其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

 

    方外若人,固豈求名之是篤?生前知己,忍能見義而不爲?歲月雖遙,情文猶在。木庵上人,百年耆舊,一代宗師。有承平愷悌之遺風,無蔬笱葛藤之習氣。接迹於趙禮部(趙秉文)、李屏山(李純甫)之後,定交於雷御史(雷淵)、元遺山(元好問) 之間。字如東晉而不凡,詩似晚唐而能雅。秋風杖錫,遂駕鶴而不歸;白草岡原,尚勒銘而未了。叢林四海,生死一心。不獨昌黎已摛文於李觀,會如郭伉能買石於施卿。[26]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國古代詩歌,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在內容上,都曾受過禪學的深刻影響,而詩僧在此方面所起的作用尤大,這已成爲人們的共識。作爲一代名詩僧,性英一生創作過大量詩篇,他的部分詩歌,曾由門人編爲《木庵詩集》行世,由元好問爲之作序。可由於文獻的缺失,性英的詩歌,我們現在所能見到者,已寥寥無幾。像劉因登保定橫翠樓時,曾提及燕趙諸公,多以歌詩道其美。記之者,有陵川(郝經)之雄文,詠之者,有木庵之絕唱。[27]郝經,由於文集尚在,我們還可以找到他的這篇文章。[28]可性英的詩篇,卻由於詩集的失傳,我們再也無法見到。甚至性英廣爲時人傳誦的兩首成名作《山堂夜岑寂》與《梅花》,我們現在也僅能從他人的和詩知道爲五言體,至於原詩,則沒有留下半點蹤迹供我們查詢。

性英留存後世的詩篇,目前保存完整者,大概僅有前面提到的給劉祁的那首詩,殘句有蹤迹可尋者,尚有《七夕感興》之輕河如練月如舟,花滿人間乞巧樓。野老家風依舊拙,蒲團又度一年秋。這首詩作於性英北徙燕京以後,乃元好問爲之擊節稱歎之作,意境高雅,超凡脫俗,很能代表性英詩歌的風格。元好問所謂境用人勝,思與神通,故能遊戲翰墨道場而透脫叢林窠臼,於蔬筍中別爲無味之味,皎然所謂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者,蓋有望焉,[29]實爲知遇之言。此外,性英在燕京遊覽燕台古迹,憑吊樊於期時,又有於期已死不復返,空有層台壯古燕之句,[30]其悲涼蒼茫之情,或許又表現出其詩作的另一種風格。

除了詩歌方面的成就外,性英的書法在當時也頗受文人推重。時人在稱譽他時,常常是詩書並舉,像趙秉文所云書如東晉名流,詩有晚唐風骨,魏初所稱字如東晉而不凡,詩似晚唐而能雅,均爲這方面的典型評價。[31]劉秉忠對性英的書法也評價頗高,有詩云:書法都歸篆意圓,木庵別有筆中天。一家楷式由來妙,半世功名非偶然。我欲窮源蒼頡上,誰能得趣魯公前。鰲山成道寧無日,更爲挑燈續斷篇。[32]不過,甚爲可惜的是,性英的書法作品與其詩歌一樣,保存下來的極少。筆者目前所見僅有《中京龍門山乾元禪寺杲公禪師塔銘》拓片一通。[33]據拓片,塔銘乃紫微僧性英書,原碑刻於興定二年(1218年)九月十五日,無疑應屬性英早年的真迹。從這份書法作品來看,其韻味與其說類似東晉王氏手法,到不如說與他出家所在之龍門山石窟的魏碑風格更爲接近。當然,僅就一份書法作品,我們是無法準確把握一個人的書法風格的。

作爲書法大家,性英對前人書法亦多見解。金代書畫大家以任南麓(任詢)、王黃華(王庭筠)最爲著名,王惲曾提及性英對任詢一幅書法作品的看法,並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

 

南麓書在京師爲最多,其擘窠大書,往往體莊而神滯,獨此帖豪放飛動,超乎常度,而木庵師謂醉後興逸,妙能天成,豈長沙率爾而顛、字字圓轉之意邪?然古人得意處非一,如去乖就合,意居筆先,乗其調利,例多高風絕塵,不止藉步兵作氣而能奪三軍之帥也。[34]

 

除了書法,性英對墨法也相當精通,王惲《玉堂佳话》卷二记有这样一段逸事:

 

    磨李廷珪墨法,商台符(商琥)嘗云,向抄合萬戶用聚星玉版,研磨李庭珪墨,求木庵書研,爲墨所畫。木庵亟止之,曰:用李氏墨有法。若用一分,先以水依分數漬一宿,然後磨研,乃不傷研。論硯,先觀其石性粗細枯潤,不必須有眼者。其膩潤,視之有紫芒而不拒筆者,即端之佳者也。[35]

上一篇:The Water God’s Temple of the Guangsheng Monastery 下一篇:金元之际诗僧性英事迹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