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考评:东莞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探索

2014-06-19 01:2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关于考评:东莞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探索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东莞  基层建设  考评制度

  [关键词]东莞  基层建设  考评制度

  [论文摘要]东莞通过实施对各地各单位文化建设进行量化、定级考核评定的基层文化建设考评制度,使文化建设成为东莞各地各单位的自觉行为,使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落到了实处,有效地推进了东莞文化新城建设。

  东莞在进行新的城市定位中,基于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的判断,将文化新城和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一起确立为新的战略目标。文化建设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从配角走上了主战场。推进文化新城建设,关键是要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文化发展由部门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的全局性工作。转变为每一个社会组织、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为此,从2004年开始,东莞在全市全面推行基层文化建设考评制度,对各地各单位文化建设进行量化、定级的考核评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挂牌表彰。

  一、分门别类确定考评对象

  发展,就是要把各类社会文化发展起来。从实际出发,东莞将对社会文化的考评分为镇(街)、社区(村)、企业、学校、医院五个类别。根据各类文化发展的要求.分别建立了涵盖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活动开展、保障措施落实等各方面量化的考评指标体系.大力推进镇街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建设,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镇街文化

  东莞是地级市直接辖镇街的特殊架构。镇街文化建设考评承上启下。至关重要。在考评项目和指标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色打造。要求各镇(街)挖掘当地文化、传统、现代产业等特色资源,打造品牌设施、品牌活动、品牌项目、品牌作品和文化名人。二是多元满足。建立健全、博物馆、文化广场、广播演播室等各类文化设施,依托各类文化协会和文艺表演团队广泛开展知识、精神培育、艺术普及活动,推进出版发展。丰富广播电视节(栏)目,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三是培育文化产业。大力加强印刷业、广电业、娱乐业等优势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特别是针对该市制造产业发达。以特色产品为主导的专业镇较多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文化,不断凸显产业特色。四是加强监管。规范文化审批,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

  (二)社区文化

  结合东莞开展“村改居”工程的实施,根据、省、市出台的有关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规定,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制定社区文化考评体系,加强社区文化活动阵地、队伍、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建设。在设施方面,按照“小而全”的思想,健全文化广场、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报栏等,推动文化设施向社区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利用。在队伍方面,培养、发展社区文化骨干,组建各类文化协会和文艺团队,建立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队伍网络。在活动方面,要求通过举办各类比赛、展览、演出、读书等活动,利用粤剧、醒狮、麒麟、龙舟、书画等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将社区文化活动多形式、广覆盖、高频度地开展起来。在工作机制方面,要求把社区文化纳入镇街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形成市、镇(街)、社区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上一篇:浅谈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