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1)(2)
2014-11-26 02:14
导读:当文艺以世俗化、生活化、个人化等方式,反映广大民众的世俗生活和愿望要求,传递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和五彩缤纷的时尚潮流信息时,它经过豪华的包
当文艺以世俗化、生活化、个人化等方式,反映广大民众的世俗生活和愿望要求,传递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和五彩缤纷的时尚潮流信息时,它经过豪华的包装、充分的商业营销及商业炒作,以种种诱人的面目呈现于银幕、舞台、DVD、畅销书当中,题材多样的电视剧、异彩纷呈的歌舞表演、琳琅满目的文艺书刊和报刊给群众带来欢乐和快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为社会营造了祥和安定其乐融融的图景。这与构建和诣社会有相一致、相契合的方面。但要特别警惕的是,消费时代的文艺,恰恰在触及社会深层次矛盾、担当社会责任方面暴露了自己的严重缺位和不足。
文艺家要承担起责任,自身必须加强自我超越意识及自我人格力量的修养。作家们的生花妙笔,应是和谐社会中一片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文学工作要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首先就要为构建和谐文化作出有益的贡献。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文学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内容和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推动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给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辅相成。
另一方面,广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的南方,是边缘地带,属尚不发达地区。作家如何以一个知识分子“介入”现实的激情与责任心去表达那些沉默的群体,关注底层,做到文化关注到达“边缘”,进入乡村、进入矿区、走向城市的边缘,真实而深刻地展现底层人们的存在状态。底层写作应该具有承担精神和对底层群体细致深入的历史性刻画,任何游戏、怪诞和形式的花招都是虚假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
三、举措:迈向高层次的繁荣与和谐
广西文艺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再创辉煌的历史转折点。如何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秉承民族文艺界优良传统,弘扬新时期广西人文精神,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建设文学大省乃至文艺大省,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这是广西文艺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认清文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广西地处西部大开发区域,同时又处于沿海地区,文艺家们面临着客观环境的多重考验:一是较为迅速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社会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对作家的思想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必将对文艺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出更高要求。广西文艺界要密切关注当前的文艺动态、文艺思潮和文艺界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通过评奖、评论、开展文艺采风等手段,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跟随时代进步的潮流,为社会变革呐喊,为时代进步欢呼,努力创作出更多的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在文艺界坚持开展“三项学习教育”和“德艺双馨”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消除文艺队伍不团结、不和谐的现象。要帮助文艺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感,肩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要责任,严格自律,努力以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为全社会的和谐起到表率作用。要增强理论创新的勇气,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新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实践中的新问题。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要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庄严责任,坚持正确的文艺导向,鼓励具有思想锋芒、认识价值、科学精神和艺术个性的文艺作品,抵制那些低俗媚俗、麻痹意志、降低情操的精神垃圾,使文艺创作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要高度重视文学史、艺术史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文艺观全面、正确地评价作家、作品和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消除历史虚无主义造成的思想混乱,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是广西位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往来增长迅猛,让广西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与东盟十国合作的扩大,文化交流的内容、渠道、方式增多,各种文化资本、文化价值、文化产品的冲击日趋直接、激烈,广西文艺家创造的文化产品所遭遇的竞争将更为多方位。
三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社会娱乐文化等迅速发展,文化消费的多样性日趋明显,文艺自身要素正在不断流失,文艺的传统地位备受挑战。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都不可能导致人们放弃精神生活与精神需求,物质的丰富必然带来文学素材的增加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社会各阶层通过文艺可以寻找到心声代言人。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各地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挖掘、整理、传承、发扬,呼唤一大批文化建设中坚分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服务大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文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有理由坚定信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相互激荡的价值冲突面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感知生活、表现时代,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保持理性的批判精神,创作思想进步、艺术精湛的作品,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构建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净化人文环境,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发挥先进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坚持“三贴近”,体现广西特色。过去有的作者片面地认为,“主旋律”就是板着脸孔说教,其实不仅仅反映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才算主旋律,其他多种题材作品也都有可能表现主旋律。至于我们提倡的多样化,则是指在一种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指导下,多种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文化形式同时存在。这就好比黄钟大吕与小桥流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皆为文学百花园的风景,只要是健康的、正确的,都可以并行不悖。时代性是文艺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把握时代脉搏,展现时代风貌,弘扬时代精神,塑造时代典型,是时代赋予文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一方面,我们要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擂鼓助威、鸣锣开道、热情讴歌,另一方面也应该洞察世隋、剖析社会矛盾,表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人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仔细分析,区内创作出成绩的几位作家,都长期以高度的责任感处于社会现场,以澎湃的激情倾注于实践,往往站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点反思沉重的社会课题,不断拓展作品外延,使文艺作品形成鲜明风格,产生深刻内涵,具有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审美价值。像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和《后悔录》、鬼子《被雨淋湿的河》和《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子》,映川的《不能掉头》、李约热的《青牛》等等,都是在文坛上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大型歌舞壮剧《妈勒访天边》、壮剧《大儒还乡》,桂林的大型实景剧“印象刘三姐”等文艺作品也不同凡响。这些文化产品在思想观念、审美境界、文学水准、艺术造诣上所达到的高度,对全区广大文艺家而言均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佳作不断涌现,形成创作特色,是文艺繁荣兴旺的必然要求。在一系列特色中,地域特色往往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黄佩华的小说《红水谣》《生生长流》这两部作品将恢弘的叙事和历史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惊喜,为深具广西特色的小说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还有许多积淀的文化资源等着去开掘,等着文艺家们去创作出广西气派的作品。
广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具有复杂的社会景观与人文景观,多年来文艺界一直呼唤着全景式反映改革开放不凡历程的作品,在这方面广西的文艺家尚须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广西作家面向全国的根本和优势在于立足广西,只有善于挖掘素材、捕捉新事物、吸收新思想,关注时代变革,关注现实生活,做人民心声的代言人,做时代进步的记录者,才能铸造出广西气派、广西风格、广西特色。
中国大学排名 将良性的文艺创作机制落到实处。在党中央更加重视文化,把文化作为生产力来提出,而且强调发展先进文化能力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策背景下,广西区党委、政府已经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为繁荣广西文化事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共十六大以来,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大成就,就展示了区党委、政府对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等工作所作的重大规划部署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正确性。文学桂军的崛起、戏剧创作的突破、影视工程的建设、八桂歌海舞风的振兴和漓江画派的培育等“五大战役”成就了大批精品和产业;《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等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独领风骚;《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北京·广西文化舟”和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大型产业化、市场化运作项目威风八面。
在此契机下,各级有关部门更应该把落实有效的文艺政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广西建设成为优秀人才聚集地、优秀作品展示地,共同努力推出更多名家大家、精品佳作。事实上,现阶段广西文学艺术创作主体的构成正发生着变化,除区重点文艺创作扶持资金签约作家画家作词作曲家外,一定数量的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也已成为文艺家队伍的组成部分。文艺作品的生产与经营方式、载体与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对广大文艺家的心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艺家队伍的管理、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更加科学、规范。一方面,要从
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尊重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充分尊重文艺家的创造性劳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任务、有选题地培养他们,营造热爱、尊重文艺创作者的良好氛围。广西文艺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不仅需要大量文艺新人进行队伍上的补充,还需要一些成熟的文艺家具有明确的自我超越意识。尤其是对现实生存的深度洞察,对艺术想像力的强劲开拓。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伴随着广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广西文艺事业正面临着发展的最好时期。突出表现为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全区各地市纷纷将“文化立市”列入议事日程。但毋庸讳言,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体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同程度地存在,远未达到平衡、同步、协调前进。基层文艺创作队伍梯队建设不甚合理,有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之虞。最近几年,区文联举办了一系列全区范围的文学艺术创作座谈会及采风活动,参加者中有不少来自基层的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从各地反馈的信息看,一些经济较宽裕县市的文艺团体正逐步迈向规范化管理,有固定场所、有活动经费,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艺工作者殚精竭虑、各展神通、谋求社会多方支持,仍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社会群体还不能充分享受应有的文化权利,这无疑将制约着文艺事业的发展。争取上级支持对广大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实现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和社会各阶层享有相对平等的文化权利,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要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要大力加强文艺交流。主管部门要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要不断强化为文艺工作者服务的意识,拓展服务渠道,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要尽最大可能,提供一些与省内外文艺界和社会各界交流的机会,提供一些深入火热生活第一线的机会,开展有意义、有影响的对外文学交流活动。帮助解决作家在深入生活、进行文艺创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预防、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发展,千方百计为促进广西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总之,在广西文艺发展历程中,和谐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进入21世纪,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当代广西文艺更应将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作者的视野修养、道德建构及作品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呼唤更加理解、宽容和促进文艺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成了当代广西文艺发展的努力方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杨映川 王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