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章门弟子与五四思想革命(1)(3)

2014-12-10 01:45
导读:在此期间,鲁迅与周作人还在妇女观与儿童观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二人紧密配合,共同号召打破“三纲”中的夫权和父权。1918年5月,《新青年》刊登了周

在此期间,鲁迅与周作人还在妇女观与儿童观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二人紧密配合,共同号召打破“三纲”中的夫权和父权。1918年5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翻译的《贞操论》一文,该文列举了世人关于贞操问题的各种观点,对贞操作为一种衡量妇女道德的标准提出了挑战。同年8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鲁迅的《我之节烈观》一文,与周作人的《贞操论》相呼应。在文中,鲁迅通过对历史与现实中妇女问题的分析,尖锐针砭了所谓“表彰节烈”之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所以决不能认为道德,当作法式。上回《新青年》登出的《贞操论》,已经说过理由。”[58]这一时期,鲁迅还在《新青年》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严厉批判了“夫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的封建父权说。他一方面指出:“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另一方面公开揭櫫了“以幼者为本位”的主张。他呼吁:“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59]。无独有偶,周作人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他说:“中国向来对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其实“儿童在生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自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儿童教育,是应当依了他内外两面的生活的需要,适如其分的供给他,使他生活满足丰富”[60]。他还号召:“我们仍然认定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要少干涉,多引导,让他们自由发展。”[61]今天看来,鲁迅与周作人这种对妇女和儿童解放的提倡,不啻是发出了打破夫权与父权垄断的呐喊。 

综上所述,在章太炎的深刻影响下,章门弟子“覆孔孟,铲伦常”,对孔子和三纲五常展开了空前猛烈的批判,彻底冲决了封建礼教的网罗,极大启蒙了民众,有力推动了思想革命的深入发展,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释: 

[1]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6页。 

[2]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导言》,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55页。 

[3]鲁迅:《无声的中国》,《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4]周作人:《鲁迅的故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55-356页。 

[5][7][55][56]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下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85页、第383页、第433页、第649页。 

[6]独应:《望越篇》,《越铎日报》,1912年1月18日。 

[8][53]周作人:《谈虎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第94页。 

[9][40][42]《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352页、第23页、第318页。 

[10]曹述敬:《钱玄同年谱》,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94页。 

[11][37][46][47][48][49]沈永宝编《钱玄同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69页、第67-68页、第15页、第70页、第18页、第69页。 

[12]林纾:《致蔡鹤卿书》,《公言报》,1919年3月18日。 

[13][26]《章太炎全集》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4页、第159页。 

[14][45]章太炎:《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马勇编《章太炎讲演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第4页。 

[15][23][39]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89-297页、第292-293页、第396页。 

[16]许之衡:《读<国粹学报>感言》,《国粹学报》第1年第6号,1905年7月22日。 

[17]傅斯年:《清代学问的门径书几种》,《新潮》第1卷第1号,1919年1月1日。 

[18]吴虞:《读〈荀子〉书后》,《吴虞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19]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页。 

[20]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上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3页。 

[21][25][44][50]《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5页、第520页、第317页、第239页。 

[22][35]《钱玄同文集》第4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页、第138页。 

[24][38]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9页、第158页。 

[27]章太炎:《中国文化的根源和近代学术的发展》,张勇编《章太炎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28]章太炎:《论六经皆史》,傅杰编校《章太炎学术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 

[29][31]章太炎讲演、曹聚仁整理《国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8-19页、第4页。 

[30]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32]朱希祖:《章太炎先生之史学》,《文史杂志》第5卷11、12期合刊,1945年12月。 

[33]朱希祖:《整理中国最古书籍之方法论》,《北京大学月刊》第1卷第3号,1919年3月。 

[34][41]《钱玄同日记》第4册,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第1980页、第1694-1695页。 

[36]钱玄同:《致胡适》,《钱玄同文集》第6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43]钱玄同:《告遗老》,《钱玄同文集》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51]周作人:《<呐喊>索隐》,周作人、周建人:《书里人生——兄弟忆鲁迅(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66页。 

[58][59]《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9页、第130-138页。 

[52]独应:《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310页。 

[54][60]周作人:《艺术与生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第25-32页。 

[57]周作人:《过去的工作》,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61]周作人:《苦竹杂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试论钱玄同对顾颉刚的学术影响(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