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自20世纪中叶西方环境文学(又称“生态文学”)兴起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过程,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艺思潮。国内一些颇具生态环保情怀的作家纷纷涉入环境文学的创作领域,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就环境文学中所蕴涵的丰厚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而言,哈尼族作家朗确可谓是这方面创作的一个代表。
一、对哈尼族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批判
《最后的鹿园》中,作者把对生态经济伦理思想的宣传建立在他对哈尼族传统经济伦理观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之上。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生存圈内,必然导致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念,作者以此为突破口,展开了一系列的评判。
1、批驳的核心是传统狭隘人类中心主义。所谓狭隘人类中心主义是指强调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其他万事万物都应该无条件地服务于人类。数千年来,人类一直狭隘地以“自然界的中心”而自居。哈尼族男人向来以擅长打猎为荣,在人与兽的较量中,通常是以人的胜利而告终,久而久之,自然就助长了人类可以征服自然界的观念。在《最后的鹿园》中,作者想要证明一个真理:既然人类最先来自于自然,生活于自然,就必须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国内外的环境文学作家看来,这个结论不足为奇。但是,朗确作为一个世代崇尚狩猎的哈尼族汉子,能把小说的立意定得如此高远,这代表了一个有着狩猎传统的少数民族的醒悟,代表了对千百年来人们所固守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怀疑和否定。
2、鞭笞的着眼点是经济主义价值观。所谓的经济主义是指那种推崇经济至上的价值观。经济主义价值观必然导致人们向着极端势利的方向发展。在《最后的鹿园》中,作者笔下的自称是二猎神的折三这个形象代表了充满经济主义价值观的哈尼人。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力量迅速增长到对自然产生严重骚扰的程度,人类对大自然进行疯狂的掠夺和无情的算计、盘剥,究其思想根源,正是经济主义价值观使人类变得极端自私,遗忘了大自然本身的存在价值,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关爱丧失殆尽。在《最后的鹿园》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经济主义价值观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3、终极目的是唤起人类对生态危机的高度重视。
《最后的鹿园》中讲述的弄嘎寨毁灭的故事旨在揭露一个极端重要的但是人们往往又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是人们自己毁灭了自己。小说中,沙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很成功,他从人人仰慕的猎神之位退出,宁愿远走他乡,不再打猎。沙标的觉醒标志着对哈尼族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反叛,标志着对生态整体主义的深情呼唤,也促使人们去认真反思和处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