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生命像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从拉丁文译成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那未免有点隔膜。
封锁结束了,一切恢复 正常。理性重新统辖世界,那摄影棚似的车厢不复存在,翠远和宗桢之间的浪漫邂逅也恍如春梦。最后两段写翠远的所见所感,意味深长,也显出张氏始终未偏离女性的立场。翠远原以为宗桢已经下车,想象他会打电话给她,“她一定管不住她自己的声音,对他分外的热烈,因为他是一个死去了又活过来的人”。但她最后发现他并没有下车,而是回到他自己的座位,“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虽然小说没有往下写,读者不难体会翠远的感受:她是动真格的,但此刻她领悟到“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在她心里,他也真的死了。
四、雅俗共赏:张爱玲对中西文学资源的超越
这两篇小说都以都市的普通知识男女为主体,揭示出现代的生存窘状,即日常生活的惰性及平庸掩盖下的荒诞及疯狂、失落和疏离。张爱玲运用奇幻手法作为女性的书写策略,出色地营构了“她者”的空间,其中跃动着难以扑灭的欲望,为冲破牢笼作无奈的挣扎、胜利的颠覆。这些作品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叩问什么是“真”的问题;处于“诡异”核心的“疑虑”成为一种与现实世界的疏离机制,蕴涵着对理性的质询、对文明的异议。她所使用的奇幻语言所具的“启示”功能,首先诉诸美感经验,所引起的无论是轻微的骚动还是强烈的震撼,都在于唤醒读者而使之进入潜藏于日常生活中的“她者”的世界。而在张氏那里,奇幻手法作为引渡真理之舟,既未构筑超自然的乌托邦之乡,更不惮打乱自己的话语秩序。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传奇:增订版[M].台北:皇冠出版社,1968.
[2] 张爱玲.流言[M].香港:皇冠出版社,1991.
[3] 张爱玲.张看[M].台北:皇冠出版社,1997.
[4] 李欧梵.漫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J].今天,1993,(6).
[5] 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M].台北:大地出版社,1973.
[6] 耿德华.抗战时期的张爱玲小说[M]//张爱玲的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89.
[7] 孟悦.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M]//回望张爱玲—— 镜像缤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8] Jackson, Rosemary. Fantasy: The Literature of Subversion[M]. London: Routledge, 1981.
[9] Tolkien, J. R. R.“Fantasy”[M]//Fantasists on Fantasy: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Reflections by Eighteen Masters of the Art. New York: Avon Books, 1984.
[10] Todorov, Tzvetan. The Fantastic: A Structural Approach to a Literary Genre[M]. Ithaca: Cornell UP, 1975.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1] 周芬伶.艳异[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12] 王德威.众声喧哗[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8.
[13] 王德威.张爱玲再生缘:重复、回旋与衍生的叙事学[M]//再读张爱玲.香港:牛津出版社,2002.
[14] 张爱玲.海上花[M].台北:皇冠出版社,1973.
[15] Freud, Sigmund.“The‘Uncanny’”[M]//On Creativity and the Unconscious: Papers on the Psychology of Art, Literature, Love, Religion.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195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