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庄子的“庖丁解牛”和莫言的“檀香刑”:“牛(2)

2015-05-31 01:19
导读:发现事物可以回响和敞开的管道,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身上的窍穴,这是生命彼此感发的可能性!发现那个督脉,一个不存在的解剖学身躯结构——一个
发现事物可以回响和敞开的管道,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身上的窍穴,这是生命彼此感发的可能性!发现那个督脉,一个不存在的解剖学身躯结构——一个“幻像的生理学”,因为它一直有待发现,不是现成的身体器官!好一个“无器官的身体”!——气息涌动时,在流动中形成的气穴或窍穴的身体,它附着于身体,甚至萦绕着身体的器官。但是,却不是身体的器官,而是穿行在身体的器官之间,对这些窍穴,我们不可能以实在的身体部位来定位,而是要在气息的流动变化中来把握,让气息在这个幻像的窍穴众流动,感受到它的流畅和堵塞,这就是气息之幻像的解剖学了!


“小说中,对这个三位一体的行为者都有所描述:
1,对于“行刑者”——“说刽子手对犯人最大的怜悯就是把活儿做好,你如果尊敬她,或者是爱她,就应该让她成为一个受刑的典范。你可怜她就应该把活儿干得一丝不苟,把该在她的身上表现出来的技艺表现出来。这同名角演戏是一样的。”——是的,要尊敬——尊敬在这里是对死亡的尊敬还是对法则的尊敬还是对生命的尊敬?我们不知道!而且要爱:爱什么呢?爱受刑者有了这样的机会,爱自己竟然有了行刑者的角色,爱这个典范——或者在爱中使之成为典范!这似乎不是受难的典范——受难那一直是无用的!而是服从法则的典范!法则的惩罚据说一直是给予人以社会共同体尊严的最后和至高的方式,宁可死在法则之下,也不要逃跑和被放逐!因而对行刑者的要求很高!这是技艺!要有在持久修练的手法!但是同时是演戏,要彼此进入演戏的角色,只要对位——这是象征形象的分配,我们就可以掩饰起邪恶和痛苦,如同阿Q上了刑场还想着要唱戏!感叹自己不能唱戏!啊!作戏或作秀——一直是面子之光照!刽子手似乎要在这个“杀”的技艺上表现自己的尊严!要成为名角!行刑者也是要脸面的呢?当然,我们后面会看到——他们的脸面已经被涂抹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当然,行刑者是一个职业,而且是最为接近法律位置的身份:——“小的认为,刽子手虽然下贱,但刽子手从事的工作不下贱。刽子手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国家纵有千条法规,最后还要靠刽子手落实。小的认为,应该把刽子手列入刑部的编制,让刽子手按月领取份银。小的还希望朝廷能建立刽子手退休制度,让刽子手老有所养,不至于流落街头,小的……小的还希望能建立刽子手世袭制度,让这个古老的行业成为一种光荣……”——在这里,当然,小说家已经撕破了这个文化的脸面了。这个据说已经消失的行当没有了继承人吗?真的吗?”

 

庖丁的解牛似乎是对躯体——这里是牛的躯体——只是一个幻像——窍穴的打开!因此,混沌(浑沌)之喻,窍的产生——导致了浑沌自身的死亡,其实暗示着那不是一个身体部位的开窍,而是一个幻像,一个流变中的敞开,不是局限在某个身体的部位上!因为“倏”和“忽”是一直在流动的,但是浑沌守住中心却不流动,为了使之流变,并不是简单地打开它的身体器官:身体器官名目的七窍!而是以流变的方式来打开:这个导致死亡的失败的敞开其实也暗示着应该以流变的幻像的方式来打开!这也是养生主的庖丁的手法。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剖击而知。夫道杳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知北游》——有生命形质的事物都是依靠窍而生的,而生生者则是无窍的!
道通其分也,其成也毁也。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故出而不反,见其鬼。出而得,是谓得死。灭而有实,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不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庚桑楚》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因此,这个开窍的“天门”本身不是窍!它之为“无有”,之为更加激进的“无无”,其实并不存在!因而也是不可分的。它不是可以定位和对象化的!无有一直保持为无有!它是无象无形的,否则就是定型了的现实之物了。

这是声音自身的敞开,它一直就是敞开,“居于窈冥”,非生非死!在宇宙中流转!
这样的倾听训练,有助于我们再来倾听庖丁的解释?咔嚓咔嚓!也许!


“2,对于“受刑者”呢——“近年来,落在了刑部刽子手里的大人们实在是太多了,他见惯了这些得势时耀武扬威的大人们在刑场上的窝囊样子,像钱雄飞这样的能把内心深处对酷刑的恐惧掩饰得基本上难以党察的好汉子,实在是百个里也难挑出一个。于是他感到,起码是在这一刻,自已是至高无上的,我不是我,我是皇上皇太后的代表,我是大清朝的法律之手!”?”——是的,好个法律之手!法律需要身体,手,一直是权柄,一直是手法,是法则的充实!”

 

庖丁为我们描述了他自己发现幻像的窍穴的过程,这是一个技和道贯通的过程: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开始,是看,看到的是事物,是牛,这个物,当然也是有着器官和身躯部位的,被命名了的事物,这个看,当然也伴随着对牛的宰杀和解剖学研究,深入牛的身躯之内!是把整个牛看作整体,有着身躯各个部位整体关联的牛。
然后,三年之后,看到的不再全牛了,他看到的是什么呢?这里没有说!他看到的是部分?他根本不去看牛?也许后面会有说明。
现在呢,他不再以目视,而是以神来与牛相会!咔嚓嚓?好牛的眼神!自身身体器官的行为终止了,而是让神来运行!这里的“神”是什么?精神?在庄子那里,何谓精神?绝不是现在我们受西方思想所影响了的精神,也不是后来道教化了的精神,而是什么呢?而且,这里是“神”!何谓神?如何激发自己生命中的“神”来与万物相会?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与音乐的相会?合乎音乐节奏的相会是神之会?神之会,是如同声音在窍穴中的回响?不仅仅是声音,而且也是声音回声空间的敞开!如何做呢?下面是庖丁的解释:
“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
依从于自然的天理,这个天理是什么?这里,他说到的是他的刀!刀打开的方式也是道运行的方式,宰杀的刀启发的是道的法理。刀如何运行呢:在哪里运行呢?在大隙——这是空隙,大窾——这是窍穴,如同这个字本身所指引的,这都是事物本身所“固然”的窍穴——是其物自身!只是让刀在其间穿行的时刻才能呈现自身!咔嚓嚓!


“——“????(赵甲)甩完第三片向他回手就割了第四刀。他感到钱雄飞的肉很脆,很好割。这是身体健康、肌肉发达的犯人才会有的好肉。如果凌迟一个胖如猪或是瘦如猴的犯人,刽子手就会很累。累是次要的,关键是干不出俊活。他们如同厨房里的大师傅,如果没有一等的材料,纵有精湛的厨艺,也办不出精美的宴席。他们如同雕花木匠,如果没有软硬适中的木材,纵有鬼斧神工般的技巧,也雕不出传神的佳构。”——临死的生命,这个英雄也是需要尊严的,但是这个尊严在生殖器被宰割之后,就已经被凌辱殆尽了!现在,作为受刑者,也是需要条件的!要作为好的肉体,作为被观赏的肉体而存在!如同西方近代绘画中的在十字架受难和下十字架的身体,有时还带上了希腊罗马健壮优美死亡的身躯形象!似乎不是受死,而是已经在艺术中复活了!这是肉体最后不得不展现它在观赏中的象征价值?与行刑者相关,面对这样的好肉——不是身体而是“肉”!行刑者应该如同一个庖丁!一个有着精湛技艺的厨师:似乎那些肉是等待去吃喝的!而且,完美的手艺也需要搭配完美的材料!身体,肉体,在这里,在行刑者的手下,只是鱼肉!”

 

刀,在这里穿行,如入无牛之境,牛,似乎并不存在了,牛似乎并不叫唤!牛,当然也不疼痛,不叫喊,不流血!这里可没有血,不会写道血!啊!这些牛之中并没有倔犟的,说到倔犟——似乎那是人的性格中隐藏着一头牛!倔犟,其实每一个人性格中都有倔犟的一面,都有倔犟的时刻!为什么一直有着倔犟?因为倔犟,那是执拗,是固执,是认了一个死理而不肯放弃,似乎那些信仰执着的人,都是“牛倔犟”!哪怕他们面对死亡也不怕!解牛,似乎就是把这个牛的倔犟也消除掉?如同阉割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发现那些窍穴,这是神会!神之会发生在这些窍穴之中!这些窍穴其实不是能够靠五官可以看到的,而是以神来相会的,是神进入那些窍穴之中。如同刀在这些窍穴中穿行。


“甚至,受刑者对这个死亡的接受,更加奇特:——“‘弟兄们,今日凌迟钱雄飞,本督心中是万分地悲痛!因为他本来是一个前程远大的军官,本督对他,曾经寄予了厚望,但他结交乱党,反叛朝廷,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不是本督杀他,也不是朝廷杀他,是他自己杀了自己。本督本想赐他全尸,但事关国家刑典,本督也不敢徇私枉法。为了让他死得完美,特意从刑部大堂请来了最好的刽子手。钱雄飞,这是本督送给你的最后的礼物,希望你能坦然受刑,给我辈新式军人树立一个榜样。???’”——好一个来自窃国者袁世凯的礼物!好一个死亡的礼物!受刑者要以接受礼物的心态来表现,要死得完美!因为他触及了刑典!他进入了法典或典范的行列了,让他成为榜样——这是我们文化伦理教化最为核心的词汇!即是典型!法则一直要求典型!应该给予它相同的回报:死,给予死亡,也是回报的最后实现!
3,对于“观刑者”——“据他(赵甲)自己分析,刽子手向监刑官员和看刑的群众展示从犯人身上脔割下来的东西,这个规矩产生的法律和心理的基础是:一,显示法律的严酷无情和刽子手执行法律的一丝不苟。二,让观刑的群众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收束恶念,不去犯罪,这是历朝历代公开执刑并鼓励人们前来观看的原因。三,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无论多么精彩的戏,也比不上凌迟活人精彩,这也是京城大狱里的高级刽子手根本瞧不起那些在宫廷里受宠的戏子们的根本原因。???”——依然是戏:死亡之戏比一切的戏都好看,因此刽子手们蔑视戏子们的表演:也许杀人的表演是一切表演之源?因为这是法则之规矩的完美体现!或者我们作为观众一直在内心渴望看到暴力的场景?为什么我们有这个隐秘的心理?它产生的机制是什么?因为不是我而苟活着的庆幸?是形象的诱惑?是一个无法消除的念头?暴力和谋杀的场景:在观刑者和行刑者的眼中——那是影像的暴力!是“观-看-视”的诱惑和影像的同谋?”

 

 

这样,才不损伤那把穿行的宰杀的刀!刀,不被损坏的刀,咔嚓嚓!成为了见证!好牛的刀法啊!


因此,接着庖丁就说到了自己的刀: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刀丝毫没有损伤!因为它连小的筋骨相连处的障碍都没有碰到,更加不用说在那些大的缝隙之间穿行了!因此,好的庖厨一年也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他的刀因为切割太多而刀刃上有着缺口了;而一般的庖厨则一个月换一把刀——他的刀很快就折断了!而庖丁自己的刀,已经十九年了,解牛已经数千了,而刀刃依然还是像刚刚打磨过的一般!现在讲述的重点不再在庖丁本人上,不在他的步伐上,而是在刀上!
为什么在刀上?因为刀——是他的技术的体现,是他和牛之间的关联!庖丁离开了刀,他无法面对牛,庖丁-刀-牛: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合体!而刀是关联。刀,要深入的是牛的窍穴,刀在牛的窍穴中穿行,似乎并不存在,如入无物之境!这样看——这样的神会,似乎刀并不存在,刀,这是在牛的身体中如同风刮过一样,就过去了。
似乎,连牛的血都没有沾上?咔嚓嚓!也许!


“4,当然,也是三者的的合成或“一体化”——“刽子手和犯人联袂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罪犯过分地喊叫自然不好,但一声不吭也不好。最好是适度地、节奏分明的哀号,既能刺激看客的虚伪的同情心,又能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师傅说他执刑数十年,杀人数千,才悟出一个道理: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面对着被刀脔割着的美人身体,前来观刑的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节妇淑女,都被邪恶的趣味激动着。凌迟美女,是人间最惨烈凄美的表演。师傅说,观赏这表演的,其实比我们执刀的还要凶狠。师傅说他常常用整夜的时间,翻来覆去的回忆那次执刑的经过,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回忆一盘为他赢来了巨大声誉的精彩棋局。在师傅的心中,那个美妙无比的美人,先是被一片片地分割,然后再一片片地复原。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师傅的耳边,一刻也不间断地缭绕着那女子亦歌亦哭的吟唤和惨叫。”——这简直是死刑之颂:是颂死!这个合谋的演出,是虚伪和审美的混和,是两面兽?在观看死刑时,我们都成为了动物!而且是奇怪的动物?而且,似乎观看者更加凶狠!那么,我们不能去阅读这个小说!


总之,杀人——在这里竟然成了一种艺术,一门绝活了!美与暴力最为完美的结合是杀死生命的时刻!”


为什么会如此技艺高超的呢?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这是庖丁自己的解释,他如此这般的使用刀:因为牛的骨头之间有着间隙,而刀并没有什么厚度很薄,刀间隙间穿行,就如同稀薄的事物在间隙中穿行,因此,刀刃的运行总是可以找到余地!
关键是进入这个有着余地所敞开的间隙:余地,那是不损伤刀之运行的通道!打开余地,则是解牛的要害!进入这个有着余地的场域,才能让刀自在地游动!显然,咔嚓?咔嚓?要避免自身被损害也是困难的。


“这个技艺体现为:——“‘刽子手赵甲”他记得在师傅的床头匣子里,有一本纸张发黄变脆的秘迹,那上边绘着笨拙的图画,旁边加注着假代字很多的文字。这本书的题目叫做《秋官秘集》,据师傅说是明朝的一个姥姥传下来的。书上记载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及施行时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图文并茂,实在是这一行当的经典著作。师傅指点着书上的图画和文字,向他和他的师兄弟们详细地解说着凌迟刑。书上说凌迟分为三等,第一等的,要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二等的,要割二千八百九十六刀;第三等的,割一千五百八十五刀。他记得师傅说,不管割多少刀,最后一刀下去,应该正是罪犯毙命之时。所以,从何处下刀,每刀之间的间隔,都要根据犯人的性别、体质来精确设计。如果没割足刀数犯人已经毙命或是割足了刀数犯人未死,都算刽子手的失误。师傅说完美的凌迟刑的最起码的标准,是割下来的肉大小必须相等,即便放在戥子上称,也不应该有太大的误差。这就要求刽子手在执刑时必须平心静气,既要心细如发,又要下手果断;既如大闺女绣花,又似屠夫杀驴。任何的优柔寡断、任何的心浮气躁,都会使手上的动作变形。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因为人体的肌肉,各个部位的紧密程度和纹理走向都不相同,下刀的方向与用力的大小,全凭着一种下意识的把握。师傅说,天才的刽子手,如皋陶爷,如张汤爷,是用心用眼切割,而不是用刀、用手。所以古往今来,执行了凌迟大刑千万例,真正称得上是完美杰作的,几乎没有。其大概也就是把人碎割致死而已。所以愈到近代,凌迟的刀数愈少。”——这是“杀”的艺术,是艺术之“杀”。需要精确设计和计算,需要调节自己的气息,尤其在受刑者痛苦地大叫时,行刑者不能被影响——不能有任何的感怀!似乎行刑者是无情的神明!而且,当然要注意人体的肌肉纹理,而且还要时刻研究——研究躯体的骨骼和生理结构,也许,死刑刺激了解剖学!还要屠杀那些动物来经常练习手法,保持手法的准确和灵活!我们这个最为看重养生的文化同时也是在磨练残酷的艺术。而且是以“心”来割杀!以“眼”来切割!那是不触之触的奇妙方式!这是出神入化的境界了!或者,这也是恶的盈满?为什么养生的至高艺术可以逆转为谋杀的残忍心术?也许,我们每个人同时在自己的内心里,同时在培育自己的两颗心:一颗是成为心领神会的心念之心,一颗是自身杀虐的自残之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因此,庖丁继续解释,他一转: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诘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如何打开那些缠结之处呢?如何发现那些余地呢?于是出现了“族”的骨肉等等纠错集结之处,这是解牛的最为困难的地方。
这个时候,庖丁回到了自身,不再仅仅是描述刀之运行,而是自己非常的警惕警醒,以以前的错误为戒,眼神更加凝聚,自己的当作减缓,刀的当作非常细微,突然之间就解开了缠结。如何解开缠结,咔嚓嚓!这其实是庖丁解牛时最为困难的时刻!如果余地之发现是刀在寻找通道时顺畅的一面,而这里面对缠结则是面对不畅的一面,后者对刀的考验更大。


“是的,现在我们似乎看不到如此恐怖的刑罚了?似乎它们转移到了更加隐秘的所在。
于是,渴望变得文明的中国一直在提倡变法:——“袁世凯:“我跟皇上商量了,要把这凌迟刑废了。不是要变法吗?这就是变法了,皇上啊,我说的对不对哇?” ”——变法?从哪里变起?如何变——这个所谓求变的冲动一直主宰着我们文化意欲的方向。从法本身变?从刑罚变?废除凌迟的残酷性就是变法了?外在的废除了,心魂之中的呢?象征的呢?
在文化大革命之中,为何竟然整个民族都着了魔?在自身指控中指控他人!在陷害他人时自身伤害!一直以来,这个指控的场景,审判的场景和追问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话语之中:为什么中国文化如此落后?谁来负责?谁是罪人?为什么罪感一百多年来如一根刺扎在我们文化生命的意念之中?
是否,莫言的小说在20世纪晚期,所谓的写作自由之后,不过是以更加恐怖的方式揭示出了这个潜在的恐怖场景?或者再次的唤醒也是再次的消除!如何消除?那些猫腔的声音?咪呜咪呜——我们可怜的动物们!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让我们就反复来听那些受刑时所发出的猫腔的声音吧!

当然,那是有施行檀香刑的刽子手赵甲带来的。
首先在对刽子手这个行当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基本的手法。刽子手是谁?谁是刽子手?现在不是问那个受刑者是否是罪人了!奇怪的问题?当我们面对这个刑罚本身,而不是触犯刑法的人,我们发现,刑罚本身就是罪?刽子手本身就是罪?他们是刑法的化身!是国家权力的化身呢!因此,他们羞于见人?或者说,他们就不是人?如果他们不是人?他们是谁?”

 

如果能够解开这些缠结,整个牛就如同土一般散落在地上:“牛不知其死也”——牛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这是一个奇妙的“多余”的句子,通行的版本里没有这个句子!也许,这里根本就没有牛?也许,牛一直就是睡着的?在梦中?它并不倔犟,好牛啊!它很配合庖丁的刀,它不觉得疼痛,它似乎在幻像之中,如同庖丁的刀也运行在幻像之中?

“因此,他们行刑前要以鸡血涂面——抹去自身作为人的存在?
——“为什么要用鸡血涂面?为了跟祖师爷保持一致,也为了让那些个冤魂厉鬼们知道,我们是皋陶爷爷的徒子徒孙,执刑杀人时,我们根本就不是人,我们是神,是国家的法。???爹曾经多次告诉过你,干咱们这一行的,一旦用白公鸡的鲜血涂抹了手脸之后,咱就不是人啦,人间的苦痛就与咱无关了。咱家就是皇上的工具,咱家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法律。”——不是人,是什么?是法,法本身!是国家的工具。但是,当小说中的那个赵甲的“儿子”的面容被涂抹后,他缺获得了动物之眼——这个动物之眼也许启发了回来小说家莫言写出他的《生死疲劳》——以动物之眼来透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我们这里只能摘引片段!我们对刑罚的认识也只是片段。

——“呜咪呜……爹把两只血手往俺的脸上抹起来。俺闻到了一股比猪血腥臭许多的味儿。俺心里很不愿意被抹成一个鸡血脸,但爹是有威严的。???俺感到眼睛一阵疼痛,咪呜咪呜,眼前的景物变得模模糊糊,蒙上了一层红雾。俺咪呜咪呜地叫唤着:爹,爹,你把俺的眼睛弄瞎了。俺用手掌擦着眼睛,喵喵地叫唤着。越擦越亮,越擦越亮,然后就突然地亮堂堂起来。不好了呀不好了,咪呜咪呜,通灵虎须显灵了,咪呜咪呜,爹没有了,在俺的面前站着一个黑豹子。它用两条后腿支撑着身体,两只前爪子伸到鸡血碗里,沾染得通红,血珠儿那些黑毛上点点滴滴地流下来,看起来它的前爪子仿佛受了重伤。它将血爪子往自己的生满了粗茸毛的脸上涂抹着,把一张脸涂抹得红彤彤的,变成一朵鸡冠花。俺早就知道爹的本相是只黑豹子,所以俺也没有大惊小怪。俺不愿意让虎须一直显灵,显一会儿灵也就够了,但是这次显灵很绵缠,咪呜咪呜,怎么着也恢复不到正常的看法里了。这有点烦人,但也没有办法。俺心中半是优愁半是喜欢。忧愁的是眼前见不到一个人总是感到别扭,喜欢的是毕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像俺一样看到人的本相。俺把眼光往四下里一放,就看到那些在校场里站岗的袁兵和洋兵,都是一些大尾巴狼和秃尾巴狗,还有一些野狸子什么的。还有一匹既像狼又像狗的东西,从他的衣服上,俺认出了它是那个小头目。它大概是狼和狗配出来的东西,俺这里把这种狼和狗配出来的东西叫做狗棍子。这东西比狼无赖,比狗凶狠,被它咬了没有一个能活出来的,咪呜咪呜。”——这是幻像出现的时刻!因为恐惧,因为人性的泯灭?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幻像?在暴力的时刻?还是美或崇高想象的时刻?如何激发幻像而不产生暴力?”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如果牛死了,当然不知道自己死了;如果它没有死,当然不知道自己是死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多余的句子,为什么我们要增补阅读这个多余的句子?牛,一直都不知道——它不知道死亡?不知道死亡的来临?
它只是如同土一般!
而这个时候的庖丁呢: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在这里,我们就听到了莫言以自己的乡土东北高密为基础而虚构的猫腔的声音:咪呜咪呜。《檀香刑》在小说家心中,那是声音之间的战争:在他的记忆中是火车和动物之间叫声的斗争!那是自然和技术的斗争?

这个猫腔的声音,最为刺耳地表现在那个赵甲执行檀香刑的场景中。
何谓“檀香刑”:——“畜生(赵甲)说:“小的师傅说得比较含糊,大概是用一根檀香木橛子,从那人的谷道钉进去,从脖子后边钻出来,然后把那人绑在树上。’”——为什么是肛门,这个窍口?
这是为了迎合异域的暴虐者的口味:——“奶奶的个克罗德,早就知道你们欧罗巴有木桩刑,那不过是用一根劈柴把人钉死而已。咱家要让你见识见识中国的刑罚,是多么样的精致讲究,光这个刑名就够你一听:檀——香——刑——多么典雅,多么响亮;外拙内秀,古色古香。这样的刑法你们欧罗巴怎么能想得出!”——是的,又是美!又是精致!不可救药的精致啊!好一个比较法学!

这个散发香味,被惊心熬制而成的檀木,也许已经改变了它自身作为木头的本性?——“咱家用一块白布垫着手,捏住一根檀木撅子,把它从油锅里提起来——咱家可不敢马虎了——它通体油亮,光滑无比,成串的油珠子汇聚到橛子尖端,然后,那些油珠子连成一线,无声无息地滴落到油锅里。油锅里的油明显地粘稠了,散发着焦湖的香气。咱家感觉到檀木撅子已经增添了份量,知道已经有不少的香油滋了进去,改变了木头的习性,使它正在成为既坚硬、又油滑的精美刑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奇妙完成了如此艰难的工作,咔嚓嚓!看到牛散开在地,自己提着刀(似乎没有血的,土是不流血的呢)站着,似乎还在回味刚才解开缠结的过程,带着些许的惊讶,环顾四周,不是为了看什么,而是似乎要听到什么,听到刀在牛的空穴中回响的声音,如同乐音一般,自己因而是踌躇满志的——这个踌躇也是减缓了紧张的情态,而且似乎还意犹未尽!最后把刀好好收藏起来。


“‘这根檀木在身体里穿行:——“俺端起油槌,先用了一点小劲儿,敲了敲檀木橛子的头儿,找了找感觉。咪呜咪呜,不错,很顺手,然后俺就拿捏着劲儿,不紧不慢地敲击起来。俺看到檀木橛子在俺的敲击下,一寸一寸地朝着俺岳父的身体里钻进。油槌敲击橛子的声音很轻,梆——梆——梆——咪呜咪呜——连俺岳父沉重的喘息声都压不住。??????俺看到岳父的脑袋在床子上剧烈地晃动着。他的脖子似乎被他自己拉长了许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想不出一个人的脖子还能这样子运动:猛地一下子抻出,往外抻——抻——抻——到了极点,像一根拉长了的皮绳儿,仿佛脑袋要脱离身体自己跑出去。然后,猛地一下子缩了回去,缩得看不到一点脖子,似乎俺岳父的头直接地生长在肩膀上。梆——梆——梆——咪呜咪呜——???????孙丙的嗥叫再也止不住了,他的嗥叫声把一切的声音都淹没了。橛子恢复了平衡,按照爹的指引,在孙丙的内脏和脊椎之间一寸一寸地深入,深入……    啊~~呜~~嗷~~呀~~咪呜咪呜喵~~。他的身体里也发出了闹心的响声,好像那里边有一群野猫在叫春。这声音让俺感到纳闷,也许是俺的耳朵听邪了。奇怪奇怪真奇怪,岳父肚子里有猫。俺感到又要走神,但俺爹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平静鼓励了俺。孙丙喊叫的越凶时‘俺爹脸上的微笑就越让人感到亲切。他的眉眼都在笑,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缝。好像他不是在执掌天下最歹毒的刑罚,而是在抽着水烟听人唱戏,咪呜咪呜……终于,檀木橛子从孙丙的肩头上冒了出来,把他肩上的衣服顶凸了。俺爹最早的设计是想让檀木橛子从孙丙的嘴巴里钻出来,但考虑到他生来爱唱戏,嘴里钻出根檀木橛子就唱不成了,所以就让檀木橛子从他的肩膀上钻出来了。俺放下油槌,捡起小刀,把他肩上的衣服挑破。爹示意俺继续敲打。俺提起油槌,又敲了十几下,咪呜咪呜,檀木橛子就上下均匀地贯穿在孙丙的身体之中了。孙丙还在嗥叫,声音力道一点也没有减弱。爹仔细地观看了橛子的进口和出口,看到各有一缕细细的血贴着橛子流出来。满意的神情在爹爹脸上洋溢开来。俺听到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俺也学着爹爹的样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牛的手法!这是檀木在穿行,檀香刑的威力和巧妙在于:让这根檀木在身体里穿行,导致整个身体的内脏慢慢破碎,但是不是一下子死亡,它并不直接硬性损伤器官!它是所谓的内伤!伤的是经脉?让受刑者在几天的痛苦中渐渐痛死!这是死亡的减缓,但是这是痛苦的增强!有比谋杀更加可怕的——那是针对生命痛苦的游戏!那是虐待的欲望!这是超越生死本能的狂念?如何可以打掉生命中的这个无法言喻,不知在何处,却总是会到来的暴虐的念头?’”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庖丁的这些当作,似乎在完成一个仪式!是的,他每一次的宰牛或解牛都是在履行一个仪式!似乎这是某种古老的祭祀仪式的重复!比如那宰杀图腾动物的原始场景。因此,咔嚓嚓!开头就会说这个解牛的动作有着符合音乐的节奏。


因而文惠君就说:他理解了庖丁之言,得到了养生的道理!
只是我们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通过这些言语我们就明白了养生?因为这里庖丁解释的不过是他自己宰牛或解牛的过程!杀死一个动物的过程,怎么就悟到了养生呢?因为庖丁会发现余地?会解开缠结?
这是传统解释者的回答:“牛虽多,不以伤刃,物虽杂,不以累心,皆得养之道也。”
或者,这对于一个王而言,恰好是相反的警告:不要杀生?
或者既然是养生,那是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了!那就是让一把刀在自己的身体中穿行?这把刀是什么?让什么在我们的生命中穿行,让其自-由的游动无碍,把我们都消解掉,甚至,让我们死时不知道死了?
那是什么?那是意念?生命的意念一直在引导我们,意念引导呼吸?意念是一把刀:忍字头上一把刀——说的也是隐忍!如何它引导我们而不伤害我们?这是生命的信念的问题!

 

“‘咪呜……孙丙一开口,就是猫腔的大悲调。因为长时间的詈骂和吼叫,他的喉咙已经沙哑,但沙哑的喉咙与他血肉模糊的身体形象,使他的歌唱悲壮苍凉,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余(知县)不得不承认,在这高密小县的偏僻乡村生长起来的孙丙,是一个天才,是一个英雄,是一个进入太史公的列传也毫不逊色的人物,他必将千古留名,在后人们的口碑上,在猫腔的戏文里。据余的手下耳目报告,自从孙丙被擒后,高密东北乡出现了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猫腔班子,他们的演出活动与埋葬、祭奠在这场动乱中死去的人们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每次演出都是在哭嚎中开始,又在哭嚎中结束。而且,戏文中已经有了孙丙抗德的内容。俺身受酷刑肝肠碎~~遥望故土眼含泪~~台下的群众中响起了抽噎哽咽之声,抽噎哽咽之声里夹杂着一些凄凉的‘咪呜’,可见人们在如此悲痛的情况之下,还是没有忘记给歌唱者帮腔补调”——受刑者如何抵抗?他只有声音!只有哭泣的声音!人哭泣的声音和动物一样叫喊的声音的融和抵御着身体的痛苦?这是如此被动的受难!’”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我们的文化据说不表现苦难,一直试图抹去苦难的景象和意义。是因为苦难,在我们看来,也只是为了欣赏?庖丁解牛这则寓言的讲述者似乎超越了牛被肢解时的痛苦与庖丁劳动时的辛苦,所以能把它上升到美的境界,让整个场景幻化为一种幻像,而幻像是不能“解”读的。

“‘在行刑时,“我”这个叙述者又看到了幻像:——“俺爹突然地睁开了眼睛,打量了一下四周,然后将佛珠挂在脖子上,起身到了油锅前。俺看到爹的影子和俺的影子都倒映在油锅里。油锅里的油比镜子还要明亮,把俺们脸上的每个毛孔都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了。爹把一根檀木橛子从油里提拎起来,油面粘粘糊糊地破开了。俺的脸也随着变了,变成了一个长长的羊脸。俺大吃一惊,原来俺的本相是一只山羊,头上还生着两只角。咪呜咪呜,知道了自己的本相俺感到十分失望。爹的本相是黑豹子,知县的本相是白老虎,老婆的本相是大白蛇,俺竟然是一只长胡子的老山羊。山羊算个什么东西,俺不当山羊。爹将檀木橛子提起来,在阳光下观看着,好像一个铁匠师傅在观看刚刚锻造出来的宝剑。橛子上的油如明亮的丝线一样落回到锅里,在粘稠拉丝的油面上打出了一个个小涡涡。爹让橛子上的油控得差不多了,就从怀里摸出了一条白绸子,轻轻地将橛子擦干,橛子上的油很快就把白绸子吃透了。爹将白绸子放在锅台上,一手捏着橛子的把儿,一手捏着橛子的尖儿,用力地折了折,撅子微微地弯曲了。爹一松手,橛子立即就恢复了原状。爹将这根橛子放在锅台上,然后提拎起另外一根,也是先把油控干,然后用白绸子擦了一遍,然后放在手里弯弯,一松手,橛子马上就恢复了原状。爹的脸上出现了十分满意的神情。爹的脸上很少出现这样的幸福表情。爹幸福了俺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咪呜咪呜,檀香刑真好,能让俺爹欢喜,咪呜咪呜。”——叙述者奇怪地以这个行刑者的帮凶来看待人的形象,而且似乎也让他发出猫叫的声音!但是,他看到了生命的本相!一个谋杀者在行刑时显出了他动物的本相!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认识我们自己,似乎就是认识我们身体中叫喊的动物的形象!’”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魂兮归来(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