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6)

2015-11-11 02:02
导读:也有把"心脏"当作人类思想意识中心的观念,也因此以"心"为"中心"发展出一种抽象的"心"的概念体系,并把它放在"人"和""的一个很核心的位置。比如在 申
也有把"心脏"当作人类思想意识中心的观念,也因此以"心"为"中心"发展出一种抽象的"心"的概念体系,并把它放在"人"和""的一个很核心的位置。比如在申,"心"这个概念本来也是源于对人生理器官"心脏"的指称,但其引申含义,已经超过原来生理上的"心脏"这个含义,至今在很多西方日常中,"心"(Heart,Herz,等)仍然是指一个人的"真诚的意愿"、"真实的自我"、"重要的记,辽"等,它一直是描述"自我"和"人际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词语,这个"心"的本意,在大多数情况下和中国"心"的概念有很大的相似。 

七、方法论与古代文明 

    像其他各学科一样,在探索新的研究领域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方法论和方法的创新问题。当前主流社会学基本上沿用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当然,广义的科学,是包括所有系统知识体系的,但目前社会学方法论中的"科学",主要是指借鉴自然科学和的假设和等基本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作为社会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已经基本成熟,未来也将长期作为社会学的基础研究方法;但另一方面,我们在探讨某些新的论题和领域的时候,也需要进行方法论和方法的再探索。在运用社会学来研究"我"、"心"这类概念的时候,原来的实证性的、假设--检验模式的研究方法,还能不能奏效?如何奏效?这就要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也可能需要借鉴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式。而在引人新研究方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一种开阔的心态,面向全人类各种文明中蕴藏的智慧,像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希伯莱文明、东正教文明、美洲土著人文明、非洲文明等等,都包含着人类长期积累的高度智慧,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借鉴和吸收。尽管这些文明今天在外在形式上不一定都那么"强盛",但文化和智慧的价值,是不能简单地以、军事实力为标准衡量的。人类的各种文化中,都可能隐含着很多永恒的、辉煌的、空前绝后的智慧,我们要学会欣赏它们、理解它们、吸收它们,这也是我说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本意之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容纳百川的文化长河,我们对外界的吸收,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文化或某一个方向的成果。比如,在研究"精神"、"我"、"心"等问题的时候,很多宗教文化中的对于虔诚、内省、忏悔、默想(meditation)等概念的探讨就很值得关注。像佛教中大量的关于心、性、戒、定、智慧的探索,历时两千年,后来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来源,也发展出禅宗等中国本土流派,很多东西是相当成熟和深刻的,对我们今天社会学新领域的开拓,可能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在中国本土传统中,古代诸子百家、的东西是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基础知识之一,不能忽视,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很多东西,非常值得重视。理学堪称中国文化的精华和集大成者,实际上是探索中国人精神、和行为的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理学的东西,并不是一般的学者的思辨的结果,不是纯粹的理论探讨,它的所有概念,所有内在的,实际上都是紧扣社会现实中中国人与人关系的要义--地位、名分、权利等等,它是中国古代现实、运作的经验和方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学的东西,说穿了就是直接谈怎样和"人"交往、如何待"人"、如何治理"人"、如何塑造"人"的道理,这些东西,其实是直接决定着今天社会学所谓的"机制"和"结构",就是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结构。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这些前人的成就,会给我们今天的探索提供很多新的启示,十分有助于开拓中国社会学的探索领域。 

    理学的东西,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人的心智,具有很大的价值,很有认真整理和分析的必要,但它的表达方式和内在的思路,和今天社会学思想方法、思路、范畴很不相同,所以我们要研究这些传统的东西,就有一个"解读"和""的过程,这实际就是所谓"解释学"(Hermeneutics)的来源。这种"翻译",就迫使你真正用心,彻底理解;你不吃透它们的含义,你是翻译不出来的;同时,翻译也是创造新概念的过程,通过研究这些的概念,我们有可能融会古今,结合今天社会学的思路,提出一些基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新的范畴和概念,中国社会学一直没有特别刻意地去探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心"、"神"、"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制约。这些概念,不太容易运用现代主流的社会学的方法去研究,某种意义上正是今天的社会学方法掌握不住、测算不了、理解不了的部分。目前的实证主义思路,不太容易真正进入这些领域,进去了,也可能深入不下去,有很多根本性的障碍。比如科学方法的前提,就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东西,是要有经验性(empirical)的基础,要有一种客观性的立场,首先是要能够把研究对象"客观化",这些要求,在对"心"等概念的研究中,往往很难。句话说,今天社会学的一些方法,无法和古人进行跨越时间和的"交流",我们今天的社会学,还没有找到一种跟"理学"进行交流的手段(means of communication)。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新领域的开拓,往往要求在方法论和方法方面进行探索,也不排除吸收借鉴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思路。就拿理学中所隐含的方法论来说,就可能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某些充实和帮助。理学讲的"修身"、"推己及人"、"格物致知"等,就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它是通过人的深层心灵的感知和觉悟,直接获得某些认识,这种认知方式,我们的祖先实践了几千年,但和今天人们的思想方法无法衔接,差不多失传了。今天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学者,大多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些方法都是错的、落后的、应该抛弃的。它们不仅在历史上存在了那么长时间,而且更重要的,这一套认识方法,已经变成一套理念,变成一群人的意识形态和信仰,确实解决了一些我们今天的很多思想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古代中国,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套东西如何维持中国这样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和(实际上差不多一直是当时世界最大、最繁杂的政治经济实体)长期的统一和稳定?当时的知识阶层和官僚系统,都是由这一套认识论和思维方式"武装头脑"的,它确实以相对很少很节约的物力,实现了复杂的社会治理。因为它的很多东西,是顺着人的自然感觉走的,是顺应着中国乡土社会的人情世故,从草根文化习俗中生长出来、提炼出来、又提升到"圣贤"的高度,所以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上通下达、一贯到底,它有一种和中国社会现实天生的"气脉相通"的东西。 

    传统中的这些方法论因素,也许可以作为今天社会学的诸多"前沿"之一,进行一些探索。一方面,我们做到真正"领悟"古人"格物致知、诚心正义"的认知方法,明白它的真谛,另一方面,吸收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潮流,不拘泥于是否时髦、流行,而是注重于对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价值,以我们自己的需要为参照系来衡量和吸收。比如,在西方社会学田野中就出现了基于神学中"解释"(Hermeneutic)、马克斯·韦伯的"理解"("verstehen)"现象学"(phenomenology)等学术传统而发展出来的"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的方法论思潮,就是一种侧重调查者和被调查这两方面主体意识的调查方法的探索,与一般科学实证的方法论有所区别,这方面的内容,在一些西方的社会学人类学田野笔记中,早已经有所体现。这些东西,似乎与我们的"将心比心"、"心心相印"的理念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八、结语 

     "人"和"自然"、"人"和"人"、"我"和"我"、心"和"心"等等,很多都是我们社会学至今还难以直接
上一篇:徽州和珠江三角洲宗法制比较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