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跨文化因(2)
2016-01-01 01:01
导读:社会语言能力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如话题、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地位和关系、交际的目的和意图、交际的习俗与规约等等)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宜
社会语言能力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 (如话题、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地位和关系、交际的目的和意图、交际的习俗与规约等等)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宜于不同社会场合和环境的言语的能力,即掌握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规约与习俗。准确地说,社会语言能力本身就是文化。因此,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者社会语言能力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在英语课上常常听到学生提出问题前说“Ms.Wei, I have a question}”给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极不礼貌。在类似的语境里,考虑到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如一般朋友、师生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使用英语时宜避免直率的、简短的陈述方式而多用委婉语,如“I’d like to ask if (why, what}/Could I ask"?/I was wondering if (when)…?/Would you mind rizy asking"""?"。这种语用范围的文化差异在问候、称谓、禁忌语、致谢、祝福等方面也比较明显。在汉语中,我们去车站或机场迎接客人时,除了表示欢迎还会慰问说,“您一路辛苦了!”受汉文化影响,研究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往往也会加上一句,"I’ 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journey"。虽然语法、语义并无错误但却不符合英语习惯。在这种场合,英语里合适的寒暄语应该是"Did you have a good trip?"、“Did you enjoy yourjourney?”或“How was the trip?”等。有时准确理解问话人的真正意图也不能仅凭字面理解,否则会引起误解。例如,Mr. Smith早上第一节的阅读课刚开始,就发现某学生思想不够集中,还不停地打呵欠。他略有不快,但仍然微笑温和地说,"Are you alittle tired with your earlier work”非语言环境暗示早上第一节课学生不会也不应该感到累,明知故问必定另有所言,即委婉批评式要求。学生回答,"Yes, a little. ",教师一愣,无言以对,交际中断。学生显然没有辨出教师话语的正确涵义而没能做出恰当的回答,"No, not at all.”或“Sorry. Perhaps Isat up too late last night. "。可见,不了解文化差异,学生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就难以进行得体的交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 3跨文化因素对语篇能力的影响
语篇能力是指知道如何把语法形式和意义组合起来,构成不同体裁的前后连贯的口头或书面语篇。文化因素对研究生语篇能力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不少学者,如Coe Richard M. 、Kaplan RobertB.以及中国的王墨希困等通过对中国学生的
英语作文所做的实证研究都表明:汉语文化形成的独特思维模式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体现尤为明显,即英语思维模式是直线发展的,直接切人主题,侧重于演绎式篇章结构;而汉语思维模式属螺旋型的,对主题采取委婉暗示和迂回盘桓陈述法,侧重于归纳式篇章结构。具体说来,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研究生的语篇能力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思想观点表达和写作风格三方面。首先,英文强调文章的连贯性、可续性和一致性,形式上的逻辑性较强。英文段落结构中主题句不可缺少,置于段落首要位置;注重段内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运用连接手段把整个段落衔接起来,使每个段落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分段是以表达一个明确而单一的思想内容为原则。而汉语思维以整体性与和谐性为特点,偏好形象和综合思维。语言呈现迁回式的语篇模式,习惯从侧面说明外在原因后,再点出中心,表现形式趋于含蓄和灵活。汉语思维模式最简单地体现在学生写的
请假条中,例如:
Dear Ms. Wei: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I have caught acold,and also went with fever. So I want to askyou和r a leave of half a day in order to have a rest.Could you agree with met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Your student, xx
而英语本族语者则会如下写:
Dear Professor,
Regrettably,I will be unable to attend classtoday,due to illness. Your understanding in thismatter is greatly appreciated.
Sincerely
x x
其次,研究生英语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中心思想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突出表现是表达观点喜好“中庸之道”,既说优点,又说缺点,而对于自己的观点阐述甚少。即便阐述自己观点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也容易出现假话、套话。最后,受母语文化影响,研究生在写作中讲究表现形式和文辞的华丽,喜欢堆砌华丽的辞藻,显得拐弯抹角,违背英语简单、凝练的习惯。在写说理性文章时,受汉语政论文体的影响,文章多主观论断而少事实依据,多慷慨陈词而少逻辑推理,语气措辞强烈,should, must等过于强硬的词频繁出现,这恰是英语写作的大忌。英文一般采取委婉的句式陈述自己观点,更注重实证,多理性,行文中多科学的逻辑推理,以事实说话。由于不遵从文化规约,研究生英语作文的交际效果大大降低。
2. 4跨文化因素对策略能力的影响
策略能力指能运用各种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ies)去应付和解决由于外在交际或其他方面交际能力欠缺所导致的交际困难,或者运用它们来提高交际效果。高水平的策略能力表现为能选择恰当的策略,妥善应对交际困难,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语学习者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程度和熟悉程度。Bialystok将交际策略分为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Ll-based strategies)和以二语为基础的策略(L2-based strategies),并通过研究发现前者的交际效果最差,几乎总是导致部分或完全理解障碍,而后者的交际效果最好,对理解很有帮助;善于将第二语言水平与灵活选择策略的能力相结合的学习者为最佳策略使用者。影响策略能力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外语交际的跨文化性。文化因素对研究生策略能力的影响尤其体现在翻译方面。如果学生对汉英文化了解不够,或者阐释不够,就容易误译,达不到交际效果。如在翻译“我属鸡。我从来不吃鸡。鸡年是我的本命年。”时,有的研究生将其直译为“I be-long to the rooster. I never eat chicken. The Yearof the Rooster is my luck year.”。译者直接把母语转化为英文,别说外国人,就是中国人自己恐怕也难解其意。首先,西方民族文化中没有以动物配属人的出生年份的习俗,因此对于句中的“属鸡”、“鸡年”和“本命年”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无法理解的;其次,学生在翻译时选择了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望文生义,对这些词语的指称意义没有明确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