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浅析(2)
2016-01-02 01:07
导读:外语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文化具有多样性、平等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由于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生活环境
外语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文化具有多样性、平等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由于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更多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为丰富世界的多元化、为发展人类的文化做出贡献。所以,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都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理由,它们都是平等的,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存在高下与优劣之别。因此,外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世界文化特性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多元文化意识,要理性地看待民族文化的长处与不足,排除自高自大的民族独大主义和自卑自弃的民族低劣主义的错误态度,以科学的标准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外语文化,摈弃自己对母语文化的优越感和思维定势以及对异域文化的偏见或成见,当然,多元文化的平等观也要求教师正确评价异域文化的长处,既要虚心学习,又不能崇洋媚外。
2.培养多元文化意识的包容性
外语教学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比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应持包容的、冷静的态度。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容乃大是中国文化的本色(程裕祯.2003)。要深刻认识到,由于中外文化结构的不同而导致中外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不同的社会文化异域性的影响和制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学外语的过程,一定包含着文化冲突。但是要充分认识到恰恰是外国语言与文化的输人,使我国本土语言和文化得到补充、扩展,由文化冲突到文化适应,推动着汉语语言的发展和进步。正如黄敏(2003)指出的,汉语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融合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英语语言的内在魅力使东西方语言在互惠交流中各自都从对方极取了丰富的营养,而这两种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又大大促进了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所以,外语教师应该继承和发扬汉语文化的包容性,在大量接触西方文化,学习和运用外语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异域文化的视角了解西方社会规范、道德习俗、思维模式和言语规则。教师、学生都以开放、肯定、宽容的心态对待外来的文化,可使外语的教与学获得最佳效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增强学习多元文化知识的自觉性
外语教师要不断自觉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提高。首先,外语教师应注意在书本、网络等资源上,学习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国家概况、日常生活、个人交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分析比较母语文化与所学的外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该外语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不同文化在观念、信仰、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诸方面的的差异,从而避免无意识地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完全套用在外语教育工程上(黄敏,200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观察和矫正学生受母语文化影响的不当语言运用和思维方式,从而,作为一种难得的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反思提高,不断从理性观念到感性认识,其多元文化的意识就逐渐形成了。
4.培养多元文化的批判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