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期文学声浪中看湖北文学的三次创作潮((3)
2016-03-09 01:08
导读:方方、池莉的走红,使得新写实成为一种引领全国的文学创作潮,湖北小说终于改变了“慢半拍”的局面⑤,充当了80年代末到90年前期全国小说创作的排
方方、池莉的走红,使得新写实成为一种引领全国的文学创作潮,湖北小说终于改变了“慢半拍”的局面⑤,充当了80年代末到90年前期全国小说创作的排头兵。
与此同时,刘醒龙携《村支书》、《凤凰琴》、《黄昏放牛》、《分享艰难》、《生命是劳动和仁慈》等一系列小说现身90年代文坛,以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和深深的现实忧愤,形成轰动一时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直接带动了90年代后期的“反腐小说”潮,“不仅使沉寂多年的‘改革文学’重放异彩,而且让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焕发出新的生机”⑥,以至于被评论界誉为“新乡村小说”。
邓一光在文坛边缘游走多年,却在文学日益世俗化、快餐化、患“软骨症”的90年代中后期横空出世,他以血性、英雄、浪漫为基本元素,接连推出《远离稼穑》、《父亲是个兵》、《战将》、《大妈》、《我是太阳》等一系列作品,以一种迥异于传统的视角和话语方式,使得背影模糊的“红色经典”小说重新呈现出勃勃生机,直接带动了后来《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等为代表的“新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大量涌现,使新时期文学得以“补钙”,增添了几分刚性和硬朗。
这时期的湖北文学不仅领全国文学之风骚,而且进行了创造性的开掘,文坛“鄂军”以昂扬的斗志和整体的实力,赢得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湖北一改80年代前期、中期“失语”的状况,一跃而为全国瞩目的中篇小说强省,在各种全国性的中篇小说评奖中,湖北文学占尽先机,风光无限,湖北文学也一跃为文学大省。
惟一遗憾的是,湖北文学失去了往日多元发展、各种文体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文学景观!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古典情怀下的现代观照
幽然绽放的“瓷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