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期文学声浪中看湖北文学的三次创作潮(
2016-03-09 01:0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从新时期文学声浪中看湖北文学的三次创作潮(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内容提要】新时期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个异常活跃、
【内容提要】
新时期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个异常活跃、成绩显著的时期,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湖北文学是其重要的构成。从全国文学形势来看,新时期湖北文学总体上与全国文学同步,但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文学特色,具体表现为三次文学创作潮: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湖北文学是众声和鸣,花团锦簇,领全国文学之先;而在中国文学最为活跃的80年代前期和中期,湖北文学明显“失语”,远远落后于全国,直到80年代末,挟新写实和“现实主义冲击波”等文学浪潮,后来居上;当90年代全国汹涌着长篇小说创作大潮时,湖北创作界反响寥落,直到新世纪,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湖北才出现蔚为壮观的长篇小说创作潮。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湖北文学;三次创作潮
新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思想活跃、收获颇丰的时期,新时期文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已被广泛认可。它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延伸,历史地记载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嬗变,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能与“五四”时期相媲美的时期。
同全国文学形势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文学也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新时期湖北文学的总体进程是与全国文学一致的,但由于湖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积淀,使得湖北文学形成自己的特点和流变轨迹。回顾近30年文学发展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湖北文学大致出现了三次创作潮。
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众声和鸣中的星光灿烂
随着中国社会历史性的巨变,湖北文学终于走出阴霾,迎来光明,走进文学的春天。湖北作家以各自坚实的努力和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使得湖北文学在新时期初期勇立潮头,领全国文学之先。可以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湖北文学可谓佳作迭出,捷报频传,湖北文学的星空称得上群星闪烁、星光灿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这时期湖北文学的繁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领潮头之先,充当新时期文学“报春的燕子”。在新时期文学中,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白桦的话剧《曙光》和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三部作品,以其主题的深刻和题材的新颖,突破由战争规范文化传统形成的文学创作模式,对此后的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三只报春的燕子”①,成为新时期文学复兴的标志。而在这“三只报春的燕子”中,湖北就有两只。
二是各种文体齐头并进,反响热烈。这时期的湖北文学,伴随着改革的和煦春风,湖北作家以自己卓尔不群的思考和言说,引起全国观众的侧目;湖北文学以自己独立的文化品格,成为新时期文学初期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时期是湖北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呈多元立体发展态势,不仅品种齐全,而且发展态势均衡,在同期全国文学整体格局中,湖北文学在许多品种上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地区。
小说方面,湖北中短篇小说虽然出现了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如歌颂青年工程师爱岗敬业的《[镜》(刘富道),表现青年工人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南湖月》(刘富道),但由于远离新时期文学主潮,因而未能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也就远远落后于全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北戏剧也迎来了当代戏剧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湖北戏剧园地满园春色、春光明媚。
白桦《曙光》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报春的燕子”之一。首开全国话剧风气之先。与以往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不同,它不是简单地抒写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而是严正地反思光辉革命历程的曲折。《曙光》第一次将反思意识引入新时期话剧创作之中,警示人们要重视我党历史上存在的历来为人忽视的另一面,即极左路线同样也具有极端的危险性,开同类题材创作之先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植根于中华大地现实的沃土,秉承屈原铸就的楚风楚魂,这时期湖北文学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变革创新意识,引起全国性的震动,湖北文学以自己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品格独步于新时期中国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