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理论及其运用(1)(2)
2016-03-16 01:03
导读:爱森斯坦的这一大胆创新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表演场与观众席的物理距离,俨然展现了一幅演员与观众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图景。而且,舞台大胆采用马戏和杂
爱森斯坦的这一大胆创新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表演场与观众席的物理距离,俨然展现了一幅演员与观众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图景。而且,舞台大胆采用马戏和杂技式的道具、布景。不仅如此,爱森斯坦还将人物的内心通过马戏和杂技表演的形式予以流露,从而让观众不用记忆复杂的台词(事实上经他改编后台词已所剩无几[3])就能理解人物的心理。这样的新奇与创造确实让观众和戏剧评论家震撼不已,将《聪明人》称为“杂技剧”或者说是一个“扎实的杂耍马戏节目”也许并不为过。
《聪明人》上演不久,爱森斯坦应邀在马雅可夫斯主编的《左翼文化战线》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爱森斯坦结合对《聪明人》舞台处理的分析全面阐述了他的戏剧理论—杂耍蒙太奇,主张应以精彩的、难忘的、出人意料的表演片断作为戏剧的基础,把会引起某种感情震动的特别刺激人的瞬间加以合成,贯串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之下。杂耍蒙太奇实际上是“把两个取自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的镜头与原来的时一空连续性相剥离,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对列组接,就会产生出作为新质的表象,便可创造出未经剪辑的影片的镜头中非固有的概念。它们虽然互不相关,但依剪辑者的意志被对列在一起时,却往往违反本意而产生出‘某个第三种东两’,并变为互有关联。” [5](P77)换言之,爱森斯坦通过两个不同镜头的有意组接,试图形成超越两个镜头的第三重含义,两个镜头的特意组接产生的是“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