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儒学传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1)(2)

2016-04-15 01:12
导读:2005年2月19日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根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和我国社会主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又具体阐述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了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安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他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真正在中国建构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笔者注意到当代西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明确宣告“西方社会的没落”、“西方文化的没落”的同时,又为救治其所生存的社会愈益严重的失衡的病态而把目光投注到古老而又常新的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儒学,认为在那里蕴藏着给今人无穷启迪的文化资源,如儒学的“心物合一”、“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与“和而不同”的“中庸”之道将给当今人类指明生存与发展方向并给未来的人类世界带来福音。笔者受启于此,特就怎样开掘儒学传统资源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下列几方面的看法: 一、追求和谐的人生 孟子曰:“天下之大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故《大学》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其实也适用于现代社会。能否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社会中,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导致人们过分迷恋于对物的占有和崇拜,这会使人们变得贪心不足,越来越自私。而这种物欲化的倾向又会使不少人的道德异化,人格退化。有的人为了实现自己过分的、不切实际的物质欲望,什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乃至一切礼义廉耻全都置诸九霄云外。于是,道德沦丧、人文精神危机遂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消解理想、蔑视道德、远离崇高、排斥正义、摈弃精神境界、逃避社会责任等庸俗化和粗俗化的倾向竟成为时尚,纵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在这种身心失调而导致人格分裂的危机中,若能取法儒家以品德修养为主的修身之道,对于达致和谐的人生,并进而促成和谐社会的形成必将获得有益的成效。 关于“修身”,儒家主张以“敬”为纲领。孔子提出“修己以敬”,宋儒进而发展为精微的“主敬”说。所谓“敬”,对人对外而言是尊敬、尊重;对己对内而言则是态度端肃,接物不苟且、处事不敷衍而郑重其事,认真学习、认真办事、认真做人,这是品德修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态度。儒家非常重视“敬”的品德,《易·坤文言》云:“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礼记·曲礼上》曰:“毋不敬,俨若思。”孔子主张“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2),“居处端,执事敬”(3),“言思忠,事思敬”(4),极力反对“为礼不敬”(5)。孔子还认为,即使是“安人”乃至“安百姓”的经世事务,也必须以“修己以敬”为基础。“修己以敬”,实际上就是应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认真做人。一个人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严以持己,不为物欲所动,从而使人格得到道德上的升华。作为儒家修身理论的总纲,“敬”或“修己以敬”主要包括几点:首先,修德必先立志。孔子谓:“士志于道。”(6)他强调既立志便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三军可守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但要长期坚持己志,还得具有实践其志的恒心,故而孔子叹道:“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悲夫!”(8)并要求即使在遇到艰难由折时也不能片刻放弃己志:“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9)其弟子曾子也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