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中的武当道教文化(1)(2)

2016-09-13 01:42
导读:再则,玄武本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而将其人格化,则最早见于《山海经》和屈原的《远游》。这说明,有关真武神的传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再则,玄武本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而将其人格化,则最早见于《山海经》和屈原的《远游》。这说明,有关真武神的传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2]57-58。而将真武神化则源于唐中晚期成书、北宋时期传出的《玄天大圣真武本传妙经》一书,后又续有《真武启圣记》、《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等书问世。直至北宋晚期,武当道士张明道编成了《玄帝实录》一书,才完整地叙述了真武的出生、修行、降魔、受封的神话,明确真武的寓所为八百里武当。到此,真武的传说和神话才真正完全形成[9]。并且经过进一步演绎,将真武说成是净乐国(神话传说中位于西域的仙国,一说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太子,系玄武托胎于善胜皇后所生,后受玉清圣祖紫元君督引的京城一紫衣道人指点,越过大海,到武当山修炼[10]。由此可以看出,真武修炼后飞升成仙的传说最早传播于北宋,而武当之名则最迟在秦汉间已有,因此武当山名出自“非玄武不能当之”一说显然不妥。对将真武附会为净乐国太子的说法,明代的袁中道在《游太和记》中曾嗤之为“俚甚”(意思是很俗气),“无足存者”。在该文中,他还借用陶贞白与杨许等往来的传说,认为真武是黄帝的儿子昌意与蜀山的女儿所生之高阳氏,且说“尚有可信”之处[4]49。袁氏之说虽未必可信,但他怀疑陈说的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而明代的顾璘则更是在他的《游太和山记》中直言:“按真君其书所传,(真武)本清修得道士也。”[4]9在朝野上下一片神化的氛围中,此说也确振聋发聩。《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第155卷·武当山部汇考一》引经据典,说得更为可信:“《图经》引《道书》载:真武开皇三年三月生,生而神灵,誓除妖孽,救护群品。舍俗入道,居武当山四十三年,功成飞升,遂镇北方。人召而至,语以其故,妖氛顿息。”[1]23296根据《道书》所言,真武确有其人,并且指明他生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原本凡人,然生而有志,后来才“舍俗入道,居武当山四十三年,功成飞升”。这说明,最晚在隋代,真武还未跟玄武神搭上界。这条史料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上述所引几条史料说明,真武在历史上是个真实的存在,是一个隋代飞升成仙的武当山道士,与玄武无关。之所以从宋代开始,把真武与玄武扯在了一起,完全是因为一些人刻意给道教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以壮大其声威和感召力而已。
  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历史久远。据《太和山志》记载,自周康王以后的两三千年,武当山一直是我国宗教活动的圣地。东汉末年道教诞生后,武当山就被尊为“仙山”、“道山”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就成了隐居学道者荟萃的活动中心。南朝刘宋郭仲产《南雍州记》云:“武当山山高巃峻,若博山香炉,岧亭峻极,干霄出雾。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若有于此山学者,心有隆替,辄为兽所逐。”[1]23296而且自北宋以后,武当山又成了道教所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发源圣地[2]2。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是以张陵(又名张道陵)在四川鹄鸣山(今四川崇州市西北青城山一带)传播五斗米道为其发端的。因此,青城山作为道教的祖庭,即道教第一大名山可谓当之无愧。然而武当山为何接下来又成了另一座道教名山了呢?我们可以推想,道教自四川诞生后,当然会沿着蜀道向东传播,而武当山地处秦巴山区,系秦岭、巴山余脉,且风光清幽。“天下名山僧占多。”顺理成章,武当山就会成为道教流布的又一座天下名山。到了唐代,由于统治者的推崇(李氏视道教尊神之一的老子为自己的祖先),武当山被列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名扬天下。贞观年间(627-649),均州太守姚简在此建立五龙祠,正式揭开了营建武当道场的序幕。以后又陆续建成了太乙、延昌、神威武公新庙等庙宇。宋代帝王又尊奉其先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之一的财神,当然也极力推崇道教的武当真武之神,致使武当山建筑规模更大。宋真宗赵恒为“虔思报德”、“永耀鸿祯”,于天禧二年(1018)下诏“升祠为观”。自称“受命天地合德”的元朝帝王,也“大兴老氏之教”。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下诏,“改观为宫”,后又大建元武殿。而到了明代,由于明成祖大力营建武当山的非凡举动,致使武当山的营建达到了鼎盛阶段[2]3。加之明成祖和明世宗两次赐名,使得武当山的声名愈发显赫。另外,灵应、神化的推波助澜,也是武当山雄踞五岳之上的又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明王世贞在《游太和山记》中就曾直言不讳地评说道:“自文皇帝(即明成祖)尊宠之,而道家神其说,以为修道于武当之山,而宫其巅。山之胜既以甲天下,而神亦遂赫弈,为世所慕趣。”[4]13并且他还慨叹道:“(武当山)一旦遇真主以疑似惟重之迹,而膺特拜,遂超五岳而帝之。宫殿大者拟建章,小者凌祈年望仙。道流非耕蚕而衣食者以万计,奔走四海之士女,争先而恐失,号泣鼓舞。”[4]29通过这些文字,也通过明代留存下来的武当山游记文学作品大大多于历代前朝的事实,我们不难想见武当山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位置,也不难想见该山建筑的奢华和空前的繁盛。
上一篇:伍家沟村与耿村鬼神故事的文化审视(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