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1)
2016-10-04 01:03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北宋的文学革
摘要: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他开山劈道,自成一家,形成其特有的独特风格——平易自然。他以其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收到后人的推崇。
关键词:欧阳修 平易自然 风格 原因 影响
一、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散文诗歌创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的"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及其内在气质。欧阳修的平易自然,指的是平和简易、平易近人;天然资质、纯朴无华。用苏轼的话说,就是“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1] 欧阳修的平易自然主要还是指的他文章的语言。宋初文章仍有艰涩之味,使人难以读懂。欧阳修在《答张秀才第二书》中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提倡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同样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道:“韩柳犹用奇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全》也指出欧阳修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的字换却那寻常的字”。[2] 欧阳修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受到后人的推崇。
欧阳修所作的《王彦章画像记》中,他一开始先对王彦章的忠义之节和勇敢善战进行高度赞扬,然后用“惜平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家传”材料,突出描绘王彦章以奇取胜的战绩,对于正史中不准确的记载进行辨析,然后又用“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一句,转到画像上,写王彦章死了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怀念。整个传记,由历史到现实,把史传,家传、画像三项材料融为一体,曲折变化而又自然舒畅,后人经常都会把这篇跟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相提并论。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欧阳修为文“务求平淡”,他叙事作论抒慨,热衷于营造风声之美,他用虚字使他的文章有语气优柔,语意含蓄的一面。他不断重复使用虚字,用以曼引声韵、舒缓语气放慢节奏,使用语言婉转、情味绵远、神志毕出而文风柔婉平和。欧公重复使用虚字,著名例子是《醉翁亭记》。其文字简洁舒畅,通俗易懂,这也直接关系到他的“与民同乐”的理想,全文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也是取它浅显易懂,平易自然的艺术效果。这些虚词的使用,不但使音律舒展,而且十分自然的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审美环境,让人能从中获得那种无限惬意和欢快的美的感受。陈善说:“俗文重于今世,盖自欧公始倡之。”[3] 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他文字的简明信通,容与闲易,正是他为民考虑的艺术。虚字的重复使用,有助于其平淡、自然文风的形成,有助于他的风神美的形成。《醉翁亭记》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欧阳修对平易自然的整体认识,这一篇是欧阳修的艺术代表作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在散文主张和创作实践上,欧阳修强调“必得于自然”,提倡为文平易自然,对宋代其他五大家都有很大影响。曾巩在《与王介甫第一书》就转述过欧阳修的话:“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而”,可见他对欧阳修“取其自然”的教诲的重视。作为宋代文坛上广有影响的古文家,欧阳修文学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主张就是“尚简,提倡言简而意深”,他在《论尹师鲁墓志》中曾盛赞孔子的《春秋》“简而有法”。在理论渊源上,他的这一主张来源于刘知几《史通》。刘知几针对六朝“日伤烦富”、“芜声累句”的史传,提出了尚简的主张,认为“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
其实,欧阳修的平易自然,说的既是他的艺术风格,也是指他的个性与性情。所谓"风格",指的是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他强调:"本人情,状风物,英华雅正,变态百出。哆兮其似春,凄兮其似秋。使人读之可以喜,可以悲。" [4]欧阳修又着重强调:"须待自然之至,其如常宜在心也。" [5]这两句话,可说是欧阳修锤炼他的平易自然风格的基本要旨。他当时著的《与高司谏书》,怒骂左司谏高若讷以险恶用心,无端诽谤诬陷范仲淹,不知自疚,反而“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还说他窃居谏官职位,尸位素餐,不务正业,欺世盗名,真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这篇文章既表现了欧阳修的凛然正气,嫉恶如仇的气质品格,并特别表现了他忧虑朝政日坏,是非颠倒,正直之士不得重用而后患无穷的重大弊端。尖冷锐利文字,通篇气势如狂涛激浪,痛快淋漓,却平易自然,明白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