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后悔录》中的人物悲剧根源分析(1)
2016-10-25 01:2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小说《后悔录》中的人物悲剧根源分析(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东西长篇小说《后悔录》通过迂回、荒诞的情节,展现了
[摘要] 东西长篇小说《后悔录》通过迂回、荒诞的情节,展现了因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所导致人物命运的悲剧。小说中的人物命运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主人公曾广贤的命运悲剧最为深刻。本文主要从曾广贤的“后悔”切入来分析人物悲剧根源。经分析得知,导致人物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自身的原因。其中,性是悲剧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物的悲剧命运都与性有关,社会对性的压抑和人的本能欲望冲突会造成悲剧。所以,人们从人物的命运悲剧还原到社会和历史本身来反思的同时,应要加强性教育,注重人格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后悔;悲剧根源;性压抑 毕业论文 On the Tragic Causes of the Figures in Records of Regre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CHEN Li—ping Abstract: The novel “Records of Regret”, written by Dong xi, shows the characters’ tragic fate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distor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alienation by circuitous and absurd plots. The fat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full of tragic color. The Zeng guangxian’s is the most profound one. From Zeng guangxian’ regre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ragedy causes of the figur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ndividual reason, as well as social factor is the causes of tragedy. In fact, sex is the root and the destination of the tragedy. The tragic fate of the figures in the novel has relative with sex.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 suppression on sex and human nature causes tragedy. Therefore, besides introspect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ety and history, people should strengthen sex educ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health of personality. Key words: regret; causes of tragedy; suppression on sex 引言 广西作家东西是一个尖锐的人,一个饱含同情的作家。在他的全部文学世界里,写作智慧、幽默、荒诞、苦难叙事是不变的关键词。在《后悔录》中,荒诞与苦难并存,仅用“后悔”两字就概括了一个小人物悲剧的一生,刺痛了人们的灵魂。 《后悔录》是东西在2005年度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得到了许多学者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谢有顺说:“《后悔录》是东西在小说写作上的一次飞跃。《后悔录》仿佛在告诉我们,小人物承担个人的命运,跟英雄承担国家、民族的命运,其受压的过程同样值得尊敬。” [1]郜元宝说:“《后悔录》重点不是性,甚至也不是性禁忌,而是有关性和性禁忌背后人类智慧的责任。” [2]还有,程桂婷认为,它“尖锐地揭示了政治革命给个人的精神和肉体造成的深重创伤,折射出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演绎轨迹”。[3] 《后悔录》是一部写人性的小说。它通过写曾广贤一生所经历的痛苦来写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具有深远的价值。曾广贤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倒霉蛋,开口就惹祸,行动就出错,以致生命不息,后悔不止。悲剧是人对欲将他毫不留情地摧垮的世界的回答。他一生的经历看似荒诞,却也深切的反映了他的不幸和苦难。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悲剧是人生中非常可怕的事物,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曾广贤的“后悔”历程就是贯通悲剧之今生前世的过程,让人对他产生同情之时仍不免探究使其悲剧发生的因素,并进行分析以示警醒。 在小说中,以曾广贤为主的人物悲剧的形成主要由社会和个人两部分大因素造成。从大环境来说,社会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畸形变异的生活环境将导致人的异化。从人物本身来看,人的本能欲望,心理的无意识以及性格自身的弱点与社会的矛盾冲突都会引发悲剧。而“性”更是苦难的出发点,为此,在把小人物的命运悲剧还原到历史本身进行反省与思索的同时,要正视性,并且全面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 一、导致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 美学家蔡仪认为悲剧是表现社会的必然和必然冲突的美。在他看来,一切悲剧的真正根源在于社会。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个人离不开社会,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不一致时,两者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冲突,而其结果必然是个人悲剧的产生。在小说里,人物悲剧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性”导致的,可以说他们悲剧的重点就是性的悲剧,也是人性在社会大潮流下扭曲的悲剧,具有反思价值。 (一)变异的社会环境阻碍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后悔录》的前六章是由曾广贤向一个按摩小姐讲述他一生大大小小所犯的无数错事和永不能停止的“后悔”,悔得他肠子都绿了。最后一章,在和父亲的谈心中,他的后悔更是达到了颠峰,以致植物人—他的父亲流下了眼泪,可见他这后悔的程度多深重。什么是后悔?后悔是对自己良心的追问,对他人的负疚,有与过去之我断裂的决心。在平时生活中,后悔是一个常听到的词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后悔,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的结果与预想不相称的时候,我们的婚姻不幸福的时候……我们都会后悔,我们都会说,要是当初不怎么样不怎么样就好了。但这已经成为不能改变的事实,所以后悔就只能是后悔了。” [4]可见,人人都有做错事追悔莫及的时候,这是人的一种共同的普遍心理。然而,曾广贤身上却背负着一个时代的悲剧,他和围绕在他身边的人的悲剧的产生是跟特定的时代环境不可割裂的。 兰德曼说,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社会的存在。马克思则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一部分,同时又创造着社会。人的意识是社会的反映。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说,人与社会相互依存,人的思想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后悔录》从禁欲到纵欲跨越了30年历史,30年间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人的心理同样也经历了时代的变化。在禁欲时代,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十年,批斗成风,人心惶惶。那段历史无论对人的身体残害还是对精神的摧残,都是不堪回首的。喷香水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要批斗;长卷发的不是美帝主义就是苏修,不听话也得拿去批斗。看似荒诞,但却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性”更是可耻的,那时,人们响应号召,试图以排斥和否定身体的欲望来净化自己的灵魂,为此,性是肮脏、下流的象征。吴生是最坚定的性禁闭执行者,用十年来漂白身体,即使曾长风用借钱的语气来恳求都不行。但是,禁欲不仅浇不熄欲望的火焰,反而使欲望来得更猛烈更畸形,从而带来一连串的厄运。曾长风和赵山河的私情被曝光,惨遭批斗和侮辱;吴生被领导骚扰,羞愤难当舍身喂虎;赵敬东因欲望的极度压抑搞上了人兽恋,畏惧流言喝药自杀;曾广贤在身体本能冲动的驱使下闯进女人的房间,强奸未遂却入狱十年……在这些接踵而至的不幸事件中,曾广贤都受到了间接或直接的最大伤害,尤其在精神上使他对性和欲望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恐惧甚至是否定的心理。就这样,即使在纵欲时代,身受禁欲时期的道德伦理规范的压制,巨大的心理阴影让他还是没能过上一次真正的性生活,而这成了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 《后悔录》通过性这一渠道,将人们所经历的非常态生活的苦难、迷失与沉沦一一展现出来。在小说中,有人性的复杂,有荒诞的经历,这些都充斥着无声的呻吟。有文革时期的苦难,有开放年代的沉沦,但是,东西并不是侧重历史本身,而是反映作为主体的人和其经历的生活,让人对社会环境进行反思与自省。人生活在社会中,其思想和行为都会刻上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曾广贤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文革,人的生活倍受压抑,人格得不到健全的发展,人性被扭曲。在这种令人惶惑的社会环境中,曾广贤幼小的心灵遭到了严重的残害,思想行为完全被“道德规范化”,他以后的人生都被少年时期的阴影所笼罩着。环境可以影响或是造就一个人,所以说,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社会对人的正常欲望的压制严重 “在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条件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是分离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是通过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形式来实现的。” [5]当个人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不符合时,个人为了生存必须屈从社会的规范。但是,人的生存本来就是一种极其艰苦的过程,人的生命是值得同情和饶恕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的力量是那样的微弱,但他的欲望却是非常的蓬勃。人都会有本能和欲望,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他们总会想方设法甚至另辟溪径去达成所愿。然而,个人在与社会力量抗挣中的无能为力就注定了个人悲剧的产生。 《后悔录》的禁欲时代,为了转移性欲望,发泄性压抑,曾长风带头围住正在院子里交欢的两只狗进行观赏。在众人正看的兴致勃勃的时候,根正苗红的赵万年恰好看到此景:“你们太不象话了,这是低级趣味,是要挨批斗的!”凶狠的语气把人们的脸都吓白了。在视性欲为洪水猛兽的年代,时代政治对个人欲望的压制凌驾于一切之上。赵万年仅用“批斗”两字就对所有在场观看的人的欲望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完全否定了人正常的本能和欲望需求。 “马克思说:男人对妇女的关系是人对人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行为。弗洛伊德更极端,他干脆认为文明的发展应该是文明服务与爱欲的过程。” [6]由此可知,个人的身体本能和欲望在社会生活中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禁欲被宣传为一种高尚的行为,可以保持身体的干净达到精神的净化。就这样,在个人正常需求和社会要求相冲突时,社会将会牺牲个体,对个人进行压制,甚至对那些冒险越轨的人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惩罚。曾长风因为禁不住欲望所遭受的磨难就是最好的诠释。而个人为了安稳地生存,必须压抑自己的欲望。曾广贤就是自我阉割欲望的最佳执行者。为了避免重蹈父亲的不幸,曾广贤对性由好奇到恐惧,由厌恶走向顺从然后走进迷惑,最后直接造成性无能。在社会主流的号召和影响下,曾广贤从一个健康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身心都有缺陷的受害者。 禁欲的宣传和批斗的阴影成为社会的主流环境,正常的生理需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美好的感情表达都被践踏和轻视。曾广贤先是亲眼目睹了亲人及朋友的一出出悲剧,然后又亲身经历了一系列由性引发的苦难际遇,于是,他越发的压抑自己,即使转移到放浪时代,他还是规规矩矩的守着过时的伦理道德规范,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使每个唾手可得的幸福都渐行渐远,成就了他一生后悔的记录。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他都被社会和世俗所掌控着,从未有过属于自己的幸福。可见,社会对一个普通小人物正常欲望的压制无时不在。 (三)不当的性教育方式影响人的健康成长 《后悔录》一共有七章,而其中的两章就包含了性的禁欲和放浪两个极端的时代。禁欲发生在文革十年的大背景中,谈性色变,认为性是“流氓”的行为;放浪流行在相对开放的时代,性不再是禁忌,卖淫、嫖娼等行为更是层出不穷。但是,无论在哪个时代,曾广贤在“性”面前都会犯错,痛苦不堪,后悔不止。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必定涉及到人在成长中的教育问题,尤其在性教育方面。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性健康程度代表着文明程度与道德水准,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与稳定。为此,性教育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小说一开始就写到:“我们除了上学,开批斗会,就是搞大合唱,课堂上没有关于性的知识,就连讲话都很少涉及器官。你根本想不到,我性知识的第一课是我们家那两只花狗给上的。”曾广贤对性的初次认知是由动物带给的,由此可知,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没能让他了解到健康正确的性知识。 家庭是一个小社会,是对社会现象的折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父母对性的态度深深影响孩子对性的认知。在禁欲时期,性是“脏”的,人的性欲望也被看作不纯洁的行为。曾广贤的父母都因为性连续惨遭不幸,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曾广贤的母亲深受革命的净化高尚思想的影响,过着清教徒式的禁欲生活,坚决拒绝与丈夫发生性关系,把性行为看作是污秽之事,十年来坚持漂白身体。后来,却被领导骚扰,为了澄清自身清白,竟然不惜喂虎自杀。其父为了寻求性本能冲动的满足,竟然做出了一系列荒唐的举动:用借钱的语气恳求自己的妻子,跪在朋友面前求其借用妻子,冒险追求婚外性,收藏黄色书画等等。结果,屡次遭到批斗,被整得头破血流,残不忍睹。由于孩子对性和爱的理解大多是通过父母而获得的,所以,父母对性的态度的极端和因性引发的不幸遭遇就在曾广贤身上留下了阴影,导致了他禁欲的极端—欲望的被阉割,使他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发生异常。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国人对性讳莫如深。“万恶淫为首”,性被看作罪恶下流之事,“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在文革时期又被重新提到了台面上。由于曾广贤初次接触性是在文革时期,因围观两只小狗交配而被命令写了检讨,所以,从那两只狗的交配中他并没有受到关于性的启蒙和诱惑,而是产生了一种反启蒙和对性的强烈对抗。从此,性的阴影就在他身上挥之不去,让他厌恶和恐惧。而且,在禁欲的号召下,人们的性道德和性观念不完善,使性受到很多制约,陷入了性的误区。在曾广贤看来,“爱情就是爱自己的老婆,爱别人的老婆就是耍流氓。”在报纸上的理论武装下,他更加坚守这一原则,把父亲和小池的行为看作是流氓行为。直到放浪时代,他仍视婚前性行为是洪水猛兽而拒绝与小燕、张闹等发生关系。当然,曾广贤的行为是合乎道德伦理标准的,但是难免有点绝对和苛刻。禁止人本能的一切欲望,这就是当时社会对性的要求,显然,这种对少年所进行的性教育是不恰当。所以,曾广贤在这种不合理的性教育方式指引下,连正常的欲望都丧失了。“尽管到处都有过那种生活的机会,我的心理却有了障碍,就像前面有一座大山,怎么也翻不过去。”他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这个,真实悲哀至极。 由此可见,曾广贤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环境、社会对性的态度及性教育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剧本《济金根》时曾指出,在艺术中造成人物悲剧起决定作用的是某种客观的社会因素。所以,社会应用正确的态度来正视性,尊重人的本能需要。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chengcheng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浅谈北大的两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