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真实性问题形象思维问题论争(2)

2016-11-04 01:01
导读:这种情形在特写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特写问题实际上也是关于真实性的问题。五十年代初期特写在苏联受到重视,它主张如同新闻特写般地真实地再现

  这种情形在特写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特写问题实际上也是关于真实性的问题。五十年代初期特写在苏联受到重视,它主张如同新闻特写般地真实地再现生活,反映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揭露一切阻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消极现象。瓦·奥维奇金更是大力提倡以特写来真实地再现生活,从理论上辨明特写的重要性。《文艺报》成了传播特写的阵地,无论是苏联关于特写的动态还是关于特写的理论都一股脑译介过来,这些文章倡导特写,引导写真实的文学思潮。《文艺报》1954年第22期刊载《苏联召开全苏特写创作会议》的消息,报道了苏联特写创作发展的情况。1955年第23期译介《集体化农村中的新事物和文学的任务》把特写分为两类,深入地论述了不同特写的特征。1955年第七、八期发表了刘宾雁翻译的瓦·奥维奇金的论文《谈特写》。该文详尽地介绍了特写这种文学式样的意义以及特写作家应具有怎样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并把特写称为“侦察兵式”特写。《文艺报》1956年第8期发表刘宾雁的散文《和奥维奇金在一起的日子》,深入地展现了这位作家的风貌,介绍了他的有关文学特写的思想。在苏联众多的文学问题中,《文艺报》把目光投向特写,旨在为真实性问题的论争推波助澜,引导国内比较自由的文艺思想,在国内掀起批判性、揭露性、写真实的文学浪潮,通过译介苏联特写来影响国内的文学创作。所以,五十年代“干预生活”的小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与《文艺报》对苏联文学的译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爬在旗杆上的人》、《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等文章大胆表现生活中的矛盾,不回避对生活阴暗面的揭露和批判,将主要矛头指向领导者的官僚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工作上的保守主义以及革命意志衰退等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种种社会弊端,都是受到苏联特写的影响,这其中《文艺报》传播苏联文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形象思维问题的论争
  
  这一问题同样受到苏联文学理论的影响,《文艺报》通过传播苏联文学思想、译介苏俄理论文章直接影响了论争的开展。形象思维本来是文艺创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思维,但是国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晚。在苏联,别林斯基最早提出了形象思维的命题。1840年,别林斯基在《艺术的观念》中提出“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1953年,布罗夫在《论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特征》中对形象思维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形象思维不能解释艺术家在创造形象时的思维活动本质,他还认为在创作活动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不能并存,布罗夫实际上是否定了形象思维。尼古拉耶娃反驳了布罗夫的论断,她在《论文学艺术的特征》中认为:“‘形象’和‘形象思维’是艺术特征定义的中心。”[4]1956年,布罗夫出版《艺术的审美本质》一书,更加引起关于形象思维的论争。虽然在三十年代形象思维的概念就传入我国,但真正的论争是在《文艺报》传播苏联文艺界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的背景下引发的。《文艺报》先后发表了苏联学者的文章,如狄莫维埃夫的《文艺理论的建设》、伯林斯基的《论所谓纯粹艺术问题》、索包列夫的《美学问题与苏联文学》等,这些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讨论形象思维问题,但其中不少地方有所涉及,引发了中国对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在《文艺报》的引导下,国内这次论争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什么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上。《文艺报》1956年第9期发表了陈涌的《关于文学艺术特征的一些问题》,将形象思维的讨论推到高潮。由此可见,《文艺报》译介苏俄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文章对国内产生论争以及论争的焦点都有很大影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祝学剑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论文学作品声誉的显晦
韩国近期《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研究
上一篇:文艺评论和媒体文艺传播现状与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