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京的满族小说家蔡友梅(1)
2016-12-19 01:0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近代北京的满族小说家蔡友梅(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京味小说/蔡友梅 清末民初,个人和时
【内容提要】
清末民初/京味小说/蔡友梅 清末民初,个人和时代因素使得满族作家蔡友梅成为第一位京味小说家,他的作品从主题到语言都具有道地的京味,并已经开始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体现了北方内陆平民阶层应对中西文化冲击的特点。 自清代以来,满族小说家代有传人,从曹雪芹、文康到老舍都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事实上,近代北京还产生过一位优秀的满族作家——蔡友梅,他于清末民初活跃于北京的报界和文学界,创作过大量京味小说,为京味文学的最终成熟打下了基础。而人们长期以来都忽略了他的存在。
当然,这与北京近代文学长期不受学界重视有着直接关系。京味小说历来要算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文学类型之一了。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学甚至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提及京味文学,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他。但是,京味文学的成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文康的创作开始,特别是近代的蔡友梅这一代小说家所作的努力,为京味文学的高峰时期奠定了基础。
所谓“京味”文学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专门描写北京本地生活和各种人物;第二,体现出北京特有的文化精神。而最重要的是二者结合所形成的一种
美学风格。如赵园先生所言,京味之所以以“味”命名,它强调的就不单是题材性质,“即它不是指‘写北京的’这样一种题材范围。写北京的小说已多到不胜计数,其中北京仅被作为情节背景、衬景的自可不论,即使那些有意于‘北京呈现’的,也并不就是京味小说。”它主要是指一种“风格现象”(注:赵园:《城与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或按吕智敏先生的说法,“一种与独特的北京文化氛围绝顶契合的审美品味”。(注:吕智敏:《艺术对象的地域化——谈京味小说的艺术特征》,《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一期。)如果上溯北京文学的传统,人们一般认为清代北京曾产生的两部无人不知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在创作语言和本地风习的展现上,对后世的北京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很显然,它们对现当代的北京文学之影响比较有限。清末民初,一些北京报人在本地报纸上发表的作品反映了近现代北京市民生活,才真正开始饶有京味风格。但近年来,除了其中的名作《小额》、《春阿氏》,学界对它们的关注很少。这些作家中的佼佼者——蔡友梅堪称最早期的京味作家,一直未能获得确切的定位。事实上,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它关系到京味小说的形成。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
如果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至少在当代以前,京味小说家基本上都是满族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满汉两个民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满族文化吸收了汉文化的养分,最终对北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根据管翼贤的《北京报纸小史》(注:管翼贤:《北京报纸小史》,《
新闻学集成》第六辑,中华新闻学院民国三十二年版。),清末的北京,由于庚子之变的刺激,朝野上下纷纷要求变革图强,北京因此得以开放报禁。一批满族文人借此机会兴学堂、办报纸。他们所办报纸基本上都是面对中下层市民的白话报,需要大量文字通俗、反映北方特别是北京本地市民生活的小说,由此培养了一些满族小说作者。他们主要包括蔡友梅(损公)、文实权(市隐)、王咏湘(冷佛)、穆都哩(辰公、儒丐)、徐剑胆、杨曼青、丁竹园(国珍)等等。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清末民初小说书系》曾经选录了这些作家现存作品的一部分。参考今天仍可见的早期京味小说(藏于国家图书馆、故宫图书馆等地),可以发现这些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以成熟的京味的标准判断,蔡友梅是其中出现最早、风格较为成熟、京味特征最显著的一位。《清末民初小说书系》收入上述小说家值得收录的作品17篇,其中12篇为蔡友梅的作品,占到总数的70%以上。民初的小说读者对蔡友梅也有很高的评价。笔者曾在北京图书馆发现一本民国间剪报本小说——蔡氏的《双料义务》,封面有署名“壶波生”者对蔡友梅的手写评点:“北方小说多从评话脱胎,庄谐并出,虽无蕴藉含蓄之致,颇足为快心醒睡之资。此中能手,以蔡友梅为最,今死已七年,无有能继之者矣。”(注:蔡友梅:《双料义务》,国家图书馆藏剪报本。以下《鬼吹灯》《瞎松子》《理学周》《方圆头》《人人乐》《二家败》《麻花刘》《董新心》《连环套》均为同样情况,为蔡友梅当年在报纸上发表的小说。) 足见蔡友梅在那个时期作家群体中确有超出众人之处,只是年代久远,今天他的名字几乎完全被人们遗忘了。事实上,蔡友梅和文市隐等人作为近代作家,身处古代文学史的末期,却从事现代报章文学的创作,因而往往被忽视,又因其活动于五四新文学革命之前,不免为后者的光芒所遮蔽。我们考察蔡氏及其作品,既是对京味小说形成过程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长期冷落的近代北方都市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