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帛书《易之义》的解易思想(1)(4)

2017-02-03 01:07
导读:从前文所说的《易之义》刚柔互济的思想中,其实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一些与《彖》相同的因子,例如,不动则无功,《彖》在解释《丰》卦时表达了同样

从前文所说的《易之义》刚柔互济的思想中,其实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一些与《彖》相同的因子,例如,不动则无功,《彖》在解释《丰》卦时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
彖以丰为盛大,《丰》,下离上震,卦象为明以动,动则成其大。对于刚健动发而不息将导致死亡,《彖》也并非无见,《彖》是通过强调知“止”的观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大畜》《彖》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
《彖传》始终是在卦象设定的模拟世界中阐发义理,它的思想依赖于其解易的形式,它是以上下两卦相重所产生的意义的组合来表达思想,是一种智慧,而《易之义》则表现出更多的哲理性的沉思,其思考必然会由宇宙到人类社会。它讲阴阳刚柔就并非是出于对自然大化屈伸往来的兴趣,而是以“刚柔互济”作为原理,来说明社会得以存在发展的文武之道。天地之义为刚健,柔顺,社会意义上便是文武,“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阐明这一道理才是其解易之用意所在。宇宙需刚柔互济,社会需文武互补。文中的文武与刚柔有着直接的意义上的对应。“柔而不狂(?枉),然后文而能胜,刚而不折,然后武而能安也。”。
所以文中对卦爻辞的解说都是反复引申到文武之意:
群龙无首,文而圣也,川(坤)六柔相从顺,文之至也。遯
“革之”黄牛,文而知胜矣,涣之缘(彖)辞,武而知安矣。[4]
龙战于野,文而能达也。
这与仅从天道来解易相比,显然更多了人文的意味,关切的是人类社会自身。
在“易赞”部分的“文”“武”则是抽象意义的人类社会的永恒的运作之道。文武与刚柔的关系,可以说刚柔为内在的本性,文武为外在的“行”。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前面引到的“刚柔相成,万物乃生”,谈的完全是另一个领域的问题,是万物生成之过程。而,《易之义》对此并未追究,而是从万物的存在切入主题,突出了其关心现实的思想性格。以刚柔来言万物之性,与以刚柔言万物之生成,本身就显示出不同的关心层面.在刚柔的关系上,《易之义》把刚柔做为万物动静的本性,而动才是生的象征,柔静固然是所需,但久静不动则沈,此柔之失也,所以并不会满足于安的状况,所以《易之义》的刚柔互济的性格是尚刚健的。在《黄帝四经》中的刚柔互补则不同。《十大经?三禁》讲“人道刚柔,刚不足以,柔不足寺(恃),对于其思想,我们若从老子那里出发,会容易把握。老子尚柔,刚强在他看来,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刚是他所不取,他的继承者则是从现实出发,偏离了尚柔的思想。《易之义》也是对现实的关切,二者在论文武并用上的一致的基础即是现实。
我们再来看当时以易论治道的情况,我这里想举的是《文子》中的例子。《文子.九守》篇,“守弱”一节中有“德施天下守以让”,对于熟悉《周易》的人来说,这句话仿佛是从《乾》卦中化来,是对《乾》卦的说明。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近的话也出现在帛书《缪和》篇。《易》在当时已经成为可以依据的重要经典,这样一种倾向促进了《易之义》的作者对易的思考更贴近人类社会的问题。
《易之义》解易用到了三对范畴,“阴阳”,“刚柔”,“文武”。我们再来看一下以这三对范畴解易的过程和意义。
《彖传》历来被看作是“十翼”中最早的解易之作,彖是以刚柔来解易经中的符号的,阴阳并未用来指“——”“──”两个符号,只有在泰否两卦中将乾坤两卦称之为阴阳。刚柔说的提出,表示对卦爻象的解释,已进一步抽象化。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全面以阴阳来解易的是《系辞》,将卦和爻为阴阳,“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并概括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关于以阴阳解易的意义,正如韩仲民先生所言,“阴阳概念是卦象之说的基础,”[2]有了阴阳的范畴,《易》才有了灵魂。“易以道阴阳”,阴阳是宇宙图式的基本范畴,将阴阳思想赋予了《易经》的符号,于是便可说“易与天地顺”。
上一篇:五彩缤纷的文学王国(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