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变革年代的多元选择(1)

2017-06-26 01:02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变革年代的多元选择(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甲午、庚子之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朝
摘要:甲午、庚子之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朝廷和政治精英选择了多种的变革道路,如堆新运动、排外拒变、立宪运动、清末新政、民主革命等,期望振兴中国。面对不断变换的局势。清廷及上层官僚的应变心态和应变对策慢慢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差异。   关键词:清廷;上层官吏;应变心态;对策;清末
  
  对于清末社会道路地选择和各种社会思潮的起落,研究论文和研究专著颇多,对于此时清廷个体官僚尤其朝廷重臣的研究从解放后就一直不断,可谓是汗牛充栋,在此不作赘述。群体的研究也颇多,但是多注重派别来展开,对于清廷及其上层官僚这一国家政治结构重中之重的部分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对于这部分人面对清末这许多形势变化的应变心态和对策有着综合分析文章却还没有看到。本文不揣浅薄,做一尝试。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步一步的沦为列强鱼肉中国的工具。甲午海战后,政治危机进一步激化,面对空前的危机,清政府为了转危为安,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做出了一些改革,主要如下:一,编练新军。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一部分官僚士大夫从惨败的震惊中开始认识到清军军事体制的腐败、落后,纷纷交章议奏练兵之策,要求采用西法,创练新式军队。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也从战败中认识到日本“专用西法取胜”,痛感自身军制守旧,有如“泥古剂以疗新病,居夏日而御冬裘”,决心仿照西法,改革军制,编练一支近代化军队。1894年冬开始,由胡燏菜在天津编练新军,《马关条约》签订后,改由袁世凯编练新军。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是清王朝为拯救自身统治危机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救时之策”。其本意是试图通过改革旧有军制,建立一支近代化军队,借以对外与帝国主义列强稍事对抗周旋,对内平定人民日甚一日的反抗怒潮,用新型的武装力量来支撑摇摇欲坠的王朝统治。因此在当时各军中待遇最优,从1904年,清政府正式划定军制,至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全国共编练新军14个镇18个协4个标又一禁卫军,约17万余人。二、整顿财政。甲午战后,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约8000余万两,仅军饷、洋务和归还外债三大项就需支出7000余万两,其他各项常用经费还需2000余万两,尚短一千数百万两。为了弥补巨额亏空,清政府提出了“裁革陋规,严剔中饱”此外,还决定举借内债的办法筹款,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一万万两,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三是派遣留学生。清政府的这些措施,虽然受到了一些成效,但并没有把自己从危急中拯救出来。新军的出世,不仅没能保住清王朝,反而是武昌起义南方新军揭竿而起,北方新军逼宫相迫,清王朝苦心孤诣培养的保卫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而编练新军对于袁世凯个人的腾达、对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清末民初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袁世凯自此步步高升,但是身为上层官僚的他并没有把新军的训练看做保卫清王朝的武器,而是把新军训练成了自己的军队,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清政府倾国库所有,全力支持北洋新军。本想借此控制一支拱卫畿辅的威慑力量,达到强干弱枝,江山永固的目的,却又给袁世凯为首得北洋军阀集团创造了合法的土壤和条件,使袁世凯得以乘机扩张个人势力,“隐持朝政”,并最终以逼宫的形式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整顿财政对于巨额的赔款和赤字来说,杯水车薪,派遣的留学生后来都走到了清政府愿望的反面。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措施并没有能挽救其统治危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光绪作为清朝皇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自然不甘心清朝覆亡在他的手上,力图改革,康梁等人的出现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但是清政府的守旧势力依然很强大。光绪皇帝为了加快变法,推行新政,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实,慈禧太后本意并不反对“戊戌变法”,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默许与支托维新运动是不会变成如此有声有色的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陈夔龙称:“光绪戊戌政变,言人人殊,实则孝钦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一闻警告,即刻由园返京。”田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矛盾只是“阶级内的内部冲突”,他们都是属于清王朝的统治者,其目标都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仅仅是巩固的理念稍有不同而已。戊戌变法本想为清王朝找到航向,但“由于传统的力量委实坚固,一旦改革真的从传统的夹缝中打开一条通路,改革本身却又犹如一条脱缰的野马,恣意驰骋,于是改革便走向自己的反面,不仅没有能从根本上为清王朝找到一条发展的坦途,反而使清政府因改革而陷入空前的危机状态中”。一方面,慈禧太后一直奉行了一条温和的自强革新路线,不允许这么激进的改革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当光绪亲政后。他在试图变法的同时极力削弱慈禧太后的权势,以确立自己的权力中心,而慈禧太后希望光绪继续做傀儡皇帝。在百日维新中,又发生了谣传光绪、康有为密谋举兵包围颐和园、袁世凯又言之凿凿地向太后告密等事件。造成了慈禧太后对光绪和康有为等恨之入骨。“所以当时光绪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已如绷紧而即刻可断的发丝,只要听一点风声,不要太多的证据,即刻会出大事”。慈禧太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守旧派,她总体上是倾向于缓进变革,但这样的变革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她的专制统治的需要,她残酷地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就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反映。
上一篇:从台儿庄战役看李宗仁归来 (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