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之际的文学精神与创作主题(1)(2)
2017-06-29 01:01
导读:——士林中实际参与和躬行实践风气的形成。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和学、治一致的学术指向,使嘉道之际知识群体不满足于坐而论道,他们更崇尚实际参与
——士林中实际参与和躬行实践风气的形成。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和学、治一致的学术指向,使嘉道之际知识群体不满足于坐而论道,他们更崇尚实际参与和躬行实践的精神,留意于与国计民生、伦常日用密切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求。在整个社会士气复苏、议论风生之际,姚莹以东汉与晚明士人作为前车之鉴,向激情四溢的士林提出忠告。姚莹以为,志士立身,有为身名,有为天下,“自东汉以虚声征辟,天下争相慕效,几如今之攻举业者,孟子所谓修其天爵,以要人爵也。当今笃行之士,固已羞之。明季东林称多君子,天下清议归焉,朝廷命相,至或取诸儒生之口,固宜海内澄清矣。然汉、明之季,诸君子不能戡定祸乱,反以亡其身,无亦有为天下之心而疏于为天下之术乎?”①此种忠告,显示出作者在士风高涨中的冷静思考。以史作鉴,则宜摒却虚名,不尚空谈,留意于与国计民生、伦常日用密切相关的研究与探求。嘉道之际知识群体的社会参与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清谈议政,而是自觉地致力于当世急务的研究与实践。包世臣留心于“经济之学”,闻名遐迩,“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巨政,无不屈节咨询,世臣也慷慨言之。”②龚自珍在“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③的同时,又留心于“天地东西南北之学”。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使得“凡讲求经济者,无不奉为榘矱”④。精于边疆史地者如张穆、徐松、沈垚等人在对边疆历史、地理的考察中,对经济开发与防务提出建策,以备当事者择取。管同、方东树等宋学信仰者,在高扬性理主义旗帜的同时,于“礼、乐、兵、刑、河、漕、水利、钱、谷、关市大经大法皆尝究心”⑤。正如李兆洛所言,嘉道士人“怀未然之虑,忧未流之弊,深究古今治乱得失,以推之时务,要于致用”⑥。这种重视实际参与和躬行实践的精神,构成了嘉道士林风尚的显著特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士林中问学议政、声气联络之风盛行。嘉道之际士风的复苏与高涨,促使有志之士走出书斋,广结盟友。他们聚谈燕宴,问学议政,使管同、龚自珍著文批评过的“今聚徒结社,渺然无闻”⑦,“今上都通显之聚,未尝道政事、谈文艺”⑧的局面大大改观,士林之中,朝廷学校之间,不再是昔日“安且静也”的处所。这种志士间的交往,是一种声气之求,它超越了学术宗派之间的门户之见,而以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作为共同的思想基础。他们互相推重,砥行砺节,以培植元气,有用于世相瞩望,又以学问议政、道德文章相切NFDE3#并具有培植共同政见的意义。姚莹作《汤海秋传》记述其道光初年京师之交游道:
道光初,余至京师,交邵阳魏默深、建宁张亨甫、仁和龚定庵及君(指汤鹏)。定庵言多奇僻,世颇訾之。亨甫
诗歌几追作者。默深始经,已更悉心时务,其所论著史才也。君乃自成一子。是四人者,皆慷慨激励,其志业才气欲凌轹一时矣。世乃习委靡文饰,正坐气黹耳,得诸子者大声振之,不亦可乎?⑨
“慷慨激励”、“志业才气欲凌轹一时”的气度,使得他们一见如故,成为挚友。丁晏在《津门会棣庄诗集序中》记述京师文人聚会之盛况道:
京师为天下文人之薮,台阁之彦、胄监之英,四方才俊之士,毕萃于斯。己卯之岁,余年二十四,见举于萧山师。庚辰以朝考入京师,主同乡汪文端家。嗣后,公车留滞,所识多魁士名人,樽酒论文,于问学深有助焉。丙申之夏,宜黄黄树斋爵滋、晋江陈颂南庆镛、歙县徐廉峰宝善、甘泉汪孟慈喜孙,仿兰亭宴集,为江亭展禊之会。吾友汤海秋鹏、王慈雨钦霖、郭羽可仪霄、黄杏铁剑、许印林瀚、张亨甫际亮、姚梅伯燮、蒋子潇湘南、斌秋士桐及同乡潘四农德舆、鲁兰岑一同暨余凡四十二人,各为诗文纪之,固一时之盛也。①此次江亭展禊是京都文人的重要聚会。聚会士人议论时政、探讨学术、联络情谊。聚会的参与者大都为京都名宦、名士,其中黄爵滋、徐宝善、朱琦、陈庆镛等人,充任了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改革吏治的主将。稍后以黄爵滋名义上呈的《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据说即是由吴嘉宾、臧纡青、张际亮等人共同起草的集体性作品。欧阳兆熊《水窗春呓》称他们“一时文章议论,掉鞅京洛,宰执亦畏其锋”。可见京都文人聚会,虽还称不上“聚徒结社”,但已具有联络声气、培植共同政见的意义。士林中问学议政、声气联络之风的盛行,是士人由噤若寒蝉走向意气风发的重要标志。嘉道士人“力挽颓波、勉成砥柱”②的风尚,造就培养着士人跌荡放言、傲俗自放的做派,而嘉道士林的人物品藻,又将傲俗自放与慷慨任事者推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