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研究综述(1)(5)
2017-07-31 01:27
导读:20世纪文艺学学术思想的变化极为复杂,要清理出一个头绪来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学术工程。樊骏认为,仅就20世纪后50年的文艺学学术史而言包含着这样几个
20世纪文艺学学术思想的变化极为复杂,要清理出一个头绪来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学术工程。樊骏认为,仅就20世纪后50年的文艺学学术史而言包含着这样几个不同的时期:一、50-70年代是文学研究的大批判时期;二、70年代后期是反思时期;三、80年代中后期是一个提倡新观念、新方法的时期;四、90年代学术研究工作开始重视学术评议和学术史总结,
说明文学研究出现了一种自觉的学术意识。(20)
近百年来,中国文艺学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背景下,时代变化快,学术面貌纷繁复杂。最近20年学术界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提倡文艺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和独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体系,在这样一种学术背景下,文艺学学术史应该将这种“理论自觉”的要求上升到历史的高度。童庆炳、何西来等认为,在新世纪从事学术史研究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表现意义:第一,时代需要大气魄、大规模、系统性、开创性的学术史研究著作,这样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开拓性意义。其最主要的功绩就是文艺学学科进一步清理出了一块场地,为今后的文艺学建设作出了贡献。第二,把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结合起来,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应该让学术史的整体性特征得到合理体现。第三,学术史的写作观念应该新颖独到,应该体现新世纪的学术特征。第四、学术史研究应该自觉地摆脱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文艺的政治意义,过分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的老套路,从更多的视角,多方位、多层次、系统地、全面地综合考察文艺学运行的历史轨迹。第五、应及时总结文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并将新时期以来的新观念新方法容纳到学术史的研究之中。第六、应尽力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理出明晰的历史线索。对历史上文论家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这些问题,要有一个尽可能合理的答案。(21)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童庆炳强调,应该特别注意理论史的观念问题,因为“观念的新颖独到,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写史不但要写‘史实’,更要有‘史识’。现在看到的不少称为什么什么‘发展史’的著作,资料很丰富,但见识很少,只是把这些资料连缀起来而已,这样的著作最多只能成为‘资料长编’”。(22)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艺学界的历史遗忘,理论的历史性丧失,理论的“事件化”长期得不到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学术现象。陶东风在评论《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时说:“《学术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强烈地体现出了理论与历史的互动关系。把理论还原为历史。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如何进入理论,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进入历史,可以丰富并检验理论,使一些丧失了历史维度的理论重新历史化。”如,对“文学”观念的产生、演化进行历史性的考察,我们会真切地发现,所谓的“纯文学”其实只是一种历史建构物而已。又如,文学批评与研究的建构与体制化及其与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的关系等,只有进入历史,才能获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23)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
一个人的青涩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