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唐代官营畜牧业中的监牧制度(3)

2013-08-13 01:13
导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唐书》卷118《张廷挂传》第1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261—4262页。 ②《新唐书》卷122(郭元振传)第1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唐书》卷118《张廷挂传》第1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261—4262页。

②《新唐书》卷122(郭元振传)第1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362页。

③《新唐书》卷121《王毛仲传》第1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

    ④《新唐书》卷50《兵志》第5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338页。

⑤《册府元龟》卷621《卿监部·监牧》第8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7480页。

⑥马俊民、王世平著:《唐代马政》,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⑦《唐国史补》卷2,古典出版社1958年版,第25页。

    ⑧《唐语林》卷2,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49页。

    ⑨《册府元龟》卷621《卿监部·监牧》第8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7480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监牧的经营制度

 

    初唐以来,何以能在40年的时间里,将马5 000余匹发展到70.6万?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对一些游牧的斗争中,唐获得了大量的牲畜,如贞观四年(630)对突厥颉利的追击战中,“获杂畜数十万”①;贞观九年(635)在青海追击吐谷浑伏允的战役中,又“获杂畜二十余万”②;贞观十五年(641)在反击薛延陀的战役中,“获马万五千匹”;旋又在破突厥思结的战斗中,“获羊马称是”③;到了贞观十七年(643),薛延陀又“献马五万匹、牛驼一万、羊十万以请婚”。④战争中和纳贡中获得的这巨大数量的杂畜,自然都会充实到监牧中去。由此可见,40年间,马增至70.6万的数额中,有相当部分是来自民族地区的战利品。但唐代官牧孳息的马匹,数量也很大。

    当然,这只是牲畜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还在于质量的保证,这涉及到自唐初以来,就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严密的监牧管理制度,如健全完善的层层管理机构;对畜牧从业人员严格的奖惩制度;牲畜的藉帐制度和对牲畜草料因时制宜地供给制度等。这些方面,杨际平先生已作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⑤,除此以外,还有几个方面可以再作点补充:

    首先是对牲畜品种的引进与改良,武德年间,康居国献马4 000匹。《唐会要》载:

康国马,康居国也,是大宛马种,形容极大。武德中,康国献四千匹,今时官马,犹是其种。 

大宛马属优良品种,体形大,用之改造唐马,效果显著。贞观初年与突厥的交战中,曾获得大量的突厥马,突厥马是蒙古高原上的优良马种,《唐会要》载:

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 

可见突厥马既机动灵活,又能远行,很适合战争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些域外良种马的引进,如“贞观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骨利于遣使朝贡,献良马百匹,其中十匹尤骏,太宗奇之,各为制名”⑧。这些域外良种马的引进,给唐代国营的牧马业不断地注入了新的血液,保证了牲畜品种的优势,也带来了牧马业的兴旺。

    其次是在牲畜的日常牧饲管理上,有一套符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⑨,曾对监牧的日常操作有精辟的归纳:

    一是“日中而出,日中而人”。这是说牧放与饲养的分界线,“日中”是指昼夜平分之意,即每一年的春分、秋分时节。前一“日中”乃是指的春分,牲畜就应放出到草场上牧放;后一“日中”乃指秋分,牲畜就应收牧,即入舍饲养。

二是“禁原燎牧,除蓐衅厩”。当原野新草萌发时,要注意保护草场,禁止践踏火烧,这就是“禁原”;“燎牧”是当草场冬天枯萎时,就应烧野,让来年牧草旺盛。“除蓐”,也是缘于古制,《周礼》夏官圉师中即有“春除蓐”的说法。蓐者,指马在厩中睡卧的垫草,到了春天,就要将陈蓐除去;马厩也要清理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资治通鉴》卷193。

    ②《资治通鉴》卷194。

③《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

④《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

⑤郑学檬等著:《通史》第4卷第九章。

⑥《唐会要》卷72《诸蕃马印》。

⑦《唐会要》卷72《诸蕃马印》。

⑧《唐会要》卷72《马》。

    ⑨《全唐文》卷226。

 

    三是“洁泉美荐,庌凉栈温”。给马匹饮以清洁的泉水;饲以精美的草料。庌,乃指廊庑,后一句是说,夏天要给马搭盖凉棚;栈温,指冬天要保持马厩的温暖。

    四是“翘足而陆,交颈相靡”。前句说的是让马跳跃追逐奔跑;后句是说让马之间相互亲昵惬意,就是让马在经常的运动中、在自由自在的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宜其性也”。

    以上都是对官营监牧的一些规范性的操作所作的,这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再加上有效的政策法令,还有层层机构的监督检查,使得唐初以来,各监牧的牧马数量,在短短的40年间,除了随时的抽调、耗用外,还能保持在70万匹的水平,这应该是上一个了不起的发展速度。无怪乎张说会发出“秦汉之盛,未始闻也”的赞叹。

第三是建立了庞大的饲料生产基地,保证了不同牲畜的各类饲料供给。《新唐书·兵志》载:“八坊之田,千二百三十顷,募民耕之,以给刍秣”。①这是在八坊的地域内,划出1 230顷作为田地,募民耕种,以其收获物专供作饲料用。《陇右监牧颂德碑》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御冬”。②苜蓿是汉代从中亚引进到中国的一种优良牧草,唐代已经相当普及,至于茼麦,不知为何种植物,疑“茼”字有误,显然也应是一种牲畜喜食的饲料。将这些饲料晒干、凉于称之为茭。“以茭蓄御冬”,是说将干饲料蓄存起来,以备冬天牲畜的需要。这些既切合实际需要、又符合牲畜养殖规律的措施和办法,当然都会促进监牧畜牧业的大发展。

 

四、唐后期及五代藩镇自设的监牧

 

    安史乱起之后,“吐蕃乘隙陷陇右,苑牧畜马皆没”,中央官府的畜牧业由此走向衰落,加之藩镇拥兵自重,为了争雄图存,都很重视畜牧业,纷纷自设监牧。“王候、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诸道,百倍于县官,皆以封邑号名为印自别;将校亦备私马。”③畜牧业在地方藩镇中,很快便发展起来。敦煌出土文献中有大批沙州归义军政权的畜牧业文献,能充分反映出唐后期至五代,地方藩镇政权发展畜牧业的实态。这里将以此为核心,作些探讨。沙州归义军政权,是在推翻吐蕃统治后,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建立的。为了图存自保,十分重视畜牧业。该政权在紫亭专门设立牧监,委以监使,统一管理大牲畜——马、驼的牧放;又设羊司,主持羊牧事务。

    (一)紫亭监牧

归义军的监牧,其署治在紫亭镇。敦煌文书P·4640号是一件《已未年—辛酉年(899—901年)归义军衙内破用纸布历》,其第260行载有:(辛酉年三月)“十四日,高加兴传处分:支与紫亭监使、副使二人各细纸壹贴。”④此“紫亭监使”,即归义军时期主管马、驼、牛、驴等大牲畜牧养管理机构监牧的长官。唐代前期,监牧遍及河曲、陇右,但不见有紫亭监牧。敦煌文书P.2005号《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据研究是唐开元年间编撰的图经,其中载有“子亭镇”,在其第366行“监牧”等栏下,注有“右当县并无前件色”,可见唐前期沙州尚无监牧的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唐书》卷50《兵志》。

    ②《全唐文》卷226。

    ③《新唐书》卷50《兵志》第5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338页。

    ④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第268页。又荣新江编《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13624)S·8448号文献A、B两面均有“紫亭羊数名目”,所列主人也有“监使”署名,当即此处所引文书中之“紫亭监使”。

 

    紫亭设监牧应在归义军政权建立以后,为归义军所开创设置的畜牧业管理机构,故敦煌文书中颇多记载。如文书P·2484号《戊辰年(968)十月十八日归义军算会群牧驼马牛羊现行籍》是一件钤有“归义军节度使新铸印”的官方文书,共存119行,其中登录了各牧群的牲畜数,如:知马官索怀定群马120匹,知马官张全子群马205匹,知驼官张憨儿群总计骆驼40头,知驼官汜丑儿群总计骆驼33头,牧牛人陈顺德群计大小牛40头,牧牛人沙庆住群计大小牛62头,牧牛人杨郯律丹群计大小牛76头。仅以此文书计,紫亭监牧所辖至少有7个群,共有马325匹、驼73头、牛178头,总计为576头(匹),而这仅仅是紫亭监牧所辖马、驼、牛的一个部分。①又 P·3131号《曹氏归义军(十世纪后期)群牧驼马羊欠历稿》,其中共牧有马6群,驼2群。②唐制:“马、牛之群以百二十”。以此算之,紫亭监牧至少也有马720匹,其拖欠未交者共36匹,约为总数的5%。谭蝉雪先生在研究上列后说:“按唐制:‘其有死耗者,每岁亦以率除之’。驼、马百头以七头为耗,紫亭监牧的损耗率仍在正常范围之内。”③这是将拖欠未交数确定为损耗数而得出的结论,其实,拖欠未交不一定都是损耗。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能反映出归义军紫亭监牧及其职能的健康发展。归义军时期,除紫亭监牧外,尚未见有别的监牧存在。

上一篇: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