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2)(5)
2013-08-16 01:03
导读:省份厂而是在陕西,在新石器的心脏地区(8)。通过对中国北方夏季气候条件的了解,史前时代和古代中国北方的沼泽地区生产稻谷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个
省份厂而是在陕西,在新石器的心脏地区(8)。通过对中国北方夏季气候条件的了解,史前时代和古代中国北方的沼泽地区生产稻谷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个问题是史前的稻谷文化是不是一定不含有某种灌溉形式。中国有些古文书研究者肯定在公元前六世纪以前没有灌溉,而且从商代甲骨文中的稻字认为稻依赖于灌溉也是牵强的。事实上原始稻作并不依赖灌溉,两位西方专家曾这样评论东南亚的稻作:
“象小麦这样的旱地作物需要某种农具来开垦土地,即使它只是根掘土木棒。洼地里种稻谷则不需要这样的农具。甚至今天(在东南亚的)有些地区,稻田既不犁也不铲也不锄,只是把土壤完全搅成糊状。杂草全都被受驱赶的水牛在田里来回走除掉了,或是由农民和他的家人用赤脚踩来达到同样的目的。”(144)
中国十二世纪的官员兼学者周去非曾这样描述中国最南部的原始稻作:
“深广旷土弥望, 田家所耕,百之一尔。必水泉冬夏常注之地,然后为田。苟肤寸高仰,共弃而不顾。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4)
周去非对十二世纪时落后的中国最南部原始稻谷文化这段描述,必也符合史前的稻谷种植。几乎可以肯定史前时代稻种是撒播,直到公元后, 中文“秧”字才始见于《说文解字》,公元二世纪,一部短篇农书才提到移栽和插秧的方法(55)。能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插秧技术无疑是中国人的发明,因为甚至今天印度许多地区还没采用插秧技术。
表3 汉代以后关于野生稻的记载
年(公元)| 地区 (现名)| 要 述
231| 浙江 嘉兴| 野稻自然成熟。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46| 嘉兴| “野稻自然成熟,有30多种。”
537| 江苏 (淮南)| 阳历九月, “20多万亩(约3万英亩)地长有野稻。”
537| 浙江 吴兴| 野稻成熟,当地穷人饥民多得其惠。
731| 江苏 扬州| 早春,21,000亩野稻成熟,180,000亩多年生野稻成熟。
852| 江苏 高邮泰县| 两县穷人在河中打捞“奇稻”以获其籽粒。他们称之为“神稻”。
874| 河北 沧州| 20多万亩野稻成熟,当地和邻近各县穷人多受其惠。
979| 安徽 宿县| 阳历八月,湖里野稻成熟,穷人采收之,称为“神稻”。
1010| 湖北 公安| 阴历二月,野稻成熟,人们收获400斗。
1013| 江苏泰州四县| 阳历二月, “神稻”在四县各地成熟。
1023|江苏苏州和浙江嘉兴| 六月,两地湖内“神稻”成熟,穷人采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