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简析政府责任看养老保障体制转轨(2)

2014-11-30 01:43
导读:国家局公布的2007年国民运行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增幅为l1.4%,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46l美元。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局公布的2007年国民运行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增幅为l1.4%,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46l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保持了年均增长9.7%的高水平,整个都沉浸在对于GDP的兴奋中。的确,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体现的非常明显,几乎所有国人都能够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个人福利改善可是,在当下的中,这样的情况显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GDP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国民福利却增速缓慢,甚至出现了部分国民感到生活越来越艰辛的现象。实际上,人均GDP等同于福利水平这种理论的提是把国家同个人混为一体,个人的实际收入就等同于实际的国民收入。而这是相当不现实的,因为国家不是具体的个人,GDP并不能够完全度量我们百姓生活的实际情况。不能以为较高的GDP水平就一定意味着国民得到了更多的“福利”。从2O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GDP批评者就不断指出个人的福利体验并没有随GDP增长而改善的这种不对称状况。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GDP中的很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有,政府并未获得足够多的收入来改善国民福利。但实际数据正好相反,2O06年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达到38760.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7。事实上,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一直远远大于GDP增长速度。这说明,并不是政府没有能力,而是政府没有承担起相应的提高国民福利的责任,投入太多资金在其他方面,而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在国民福利上。

  国民福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社会保障。一般来说,一国经济越发达,其国民福利水平就越高。这说明,随着GDP的增长,一国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应随之增长。从表l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国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改革开放后有显著增长,但2003年之后出现了负增长,这与中国这几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不协调。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比重也明显偏低。以1999年为例,加拿大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而我国仅9.08%。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述事实说明中国政府没有充分承担起其在社会保障中应有的责任。原有PAYG体制下,政府承诺国民退休后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种政府兜底的行为是政府主动承担责任的良好体现。尤其在中国财政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政府更不应该以财政压力为借口进行养老保障体制向FF的转轨,将养老保障责任推给企业和个人。

  综上所述,中国应该延缓甚至逆转现在的养老保障体制改革进程。事实上,中国养老金的混合体系中,现收现付部分有加强的趋势,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加强现收现付部分的养老金的比重,减弱个人账户的部分。2001年开始在一些省份试点,将现收现付部分的替代率从20%提高到30%,而进人个人账户的费率由工资的l1降为8%。

  三、如何解决原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很少有政府会主动进行一项改革,往往都是为现实形势所迫。许多国家之所以进行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PAYG体制下政府兜底所带来财政压力。中国现阶段10一11的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要向发达国家看齐则未来财政压力更大。因此,如果我们建议中国不应该实行养老保障体制转轨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寻求其它途径来化解原体制下的财政压力。

  从PAYG的养老金报酬率公式(1+g)(1+n)来看,首先,中国现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太可能从增长率方面着手提高养老金报酬率,那么只能从工资增长率上下手。工资增长率的本质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大资本和研发投入。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投资占其中很大一块。虽说增加教育支出也会加重政府财政压力,但教育支出增加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使得财政收入成倍增长,同时又可提高养老金报酬率,可谓一举两得。中国研发投入的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不再是一味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越来越多的加大研发投入,直接通过创新来获得垄断利润,或者通过模仿和技术转移来缩小甚至消除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异。事实上,只要政府加大单位劳动力的资本配置(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国经济就不会出现短期总需求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保证经济的长久增长,最重要的是帮助中国政府财政度过转轨时机到来之前那一段最艰难的时期。

上一篇:关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下一篇:关于西方养老保障方式演进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