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中国青年失业问题以及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影

2014-11-29 02:03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试论中国青年失业问题以及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影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中国 青年失业 养老保障 影响

   关键词:中国 青年失业 养老保障 影响

   论文摘要:文章以新的学研究视角,从中国青年失业问题来研究和养老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中国失业青年的数量进行了估计,然后是针对这部分群体对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中资金、观念、代际、自身、同代之间的影响和冲击的思考。

      一、研究背景

    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我国保障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就业对家庭和个人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的局面,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不可避免的对中国就业市场带来冲击和和增加就业的困难。据劳动保障部2002年四季度对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16 -36岁的者约占总人数的69.7%;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5.6% , 25 -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4.1%;青年求职者已经变成为主体,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的情况有明显的变化。我国已经出现青年人就业困难的现象。

    我国失业问题的研究与转轨和国有企业改革是密切相关的,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下岗等问题开始,关于失业的研究也开始。尤其是针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研究的比较多,而且因为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一直给与比较多的关注。但是,针对青年失业问题的研究却相对比较少,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另一方面也与社会经济条件及制度有关。但是随着下岗失业问题中的“4050”人员尚未完全解决的同时,新问题又不断凸显,大学扩招后的大学、大量的初高中生、中职毕业、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失地农民的后代等等,都源源不断地释放到就业市场上,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包括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全球化青年失业问题的大背景下,青年失业问题也开始渐渐得到重视。青年失业问题不仅仅对社会经济、、传统、安全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中国现存的人口问题进一步恶化。本文的研究视角是考察这群失业青年对中国养老制度的冲击和影响后果,就此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一个话题来引发学术界对中国青年失业问题和老龄化过程中养老问题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为更多的学者研究青年失业等相关问题抛砖引玉。

    本文的安排如下:首先对中国目前的失业青年数量进行估计;然后是对中国青年失业问题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冲击和影响做深人剖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以及进一步讨论。

    二、对中国失业青年的数量估计

    1、资料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1)《中国劳动年鉴》 (1999-2004 ),中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该数据是国内外学者参考的主要年鉴之一、比较权威,本文主要数据资料是根据该年鉴计算整理得到。(2)中国劳动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网上公布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数据( 2001-2004各个季度的数据资料),该数据是分季度统计、可以及时、动态的了解最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同时本文根据需要把各个季度的数据整理成了全年的数据,本文的参考数据资料源于此。(3)中国期刊网上的文献。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资料最全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了很多地区政府以及学者对该问题的数据调查资料。这在某种程度弥补了一些在数据上的缺憾。(4)部公开的数据资料以及国内公开出版的报纸。多渠道、多角度的数据对审视青年失业问题是非常必要,同时也是有益的,因此,在本文这些数据的使用有时是单独引证,有时是相互印证,更多时候只是给读者或者该问题的研究者提供一点线索或者说一个视角。

    2、青年概念的界定

    在研究青年失业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失业青年的数量和基本特点,但是有必要澄清一点,目前国内研究涉及到这个问题时,由于年龄的下限界定不同,因而失业青年的数量或者比例是不同的。国际上各国关于青年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其中1985年,联合国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24岁之间的人群。中国大多者讨论青年问题时对青年的界定比较宽泛或者没有界定。为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能够进行对比、也为了不引起读者的混淆,因此在本文中尽量不泛泛使用青年这个概念,而采取折中的方法,不进行界定,而使用比较年龄段的方法,例如青年16-24岁、16-29岁,16-34岁等等;但是对于某些无法提炼年龄结构的数据或者涵盖青年概念的数据,本文会使用其他的概念来说明。例如:新成长失业青年等等。这些概念和本身的青年概念又有区别,但是对于研究该问题的初期,对于数据资料本身就十分有限和稀缺的情况下,必要时引用这部分数据又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本文中出现的类似青年的概念之间不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而是一种互相说明补充的作用,这一点对于将来该问题的深人研究和规范研究是必须阐述和澄清的。

    3、关于失业青年数据资料的估计

    关于失业青年的数量是非常难统计的,一是因为统计公报或者统计年鉴提供的是登记失业率,此外,这个登记失业率还是城镇的数据,没有包括农村数据;二是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包括职业介绍中心登记的情况往往也是覆盖面有限;三是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得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例如上海就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解,而另外一些城市却没有任何数据资料;四是失业青年中的群体差异性使得研究的重点不同,例如失业青年中的弱势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前者没有任何数据,后者得到很多关注。以上的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研究中的数据要远远小于真实的数据。但是我们仍然尽力尝试能够让读者大致了解一些情况。

    (1)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资料估计

上一篇:关于成渝两市建立非缴费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