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中国青年失业问题以及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影(2)

2014-11-29 02:03
导读:根据表1;1998年到2003年城镇劳动力供给与配置情况可以看到,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数递增很快,从1998年1512.73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896.38万人,6年间平均每年增加

    根据表1;1998年到2003年城镇劳动力供给与配置情况可以看到,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数递增很快,从1998年1512.73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896.38万人,6年间平均每年增加230.6万人;而相对城镇劳动力的配置情况,6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11.7万的就业机会。1998-2001年当年未就业比例始终在40%上下徘徊,到了2002年、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5%。以2003年数据为例,也就是2003年城镇劳动力中有大约1300万人没有就业。根据劳动力年龄的界定是16-59岁,当然属于青年16-34岁的人数是不知道的,但是这部分数据中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等学校毕业生”、“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年龄范畴都属于青年的界定,参见表2。根据部2003年底大学生就业率83%估算,“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不能就业的数量是37万人左右;根据上海闸北区的中等学校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生的失业率44.2%和52.8%估算我们这里的全国数据(调查组,2003),“中等学校毕业生”、“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数据分别为111万人和160万人。仅是这三部分数据中不能就业人员的就超过300万人,真实的数据一定要大于该数据。

    (2)根据中国部分城市劳动力资料估计

    由于这部分数据是根据中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数据汇总得到,因此在本文中只能使用新成长失业人员占全部失业人员的比例来说明该群体的情况。这一数据是从2001年开始,因此我们只能对2001年到2004年各个季度以及年度数据进行对比,由于年度数据有限,我们没有办法对新成长失业人员比例进行趋势的预测,只能说这部分人的比例占整个失业人员的大约为五分之一左右。按照这种比例推断,这部分群体游离在就业状态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优势更加丧失,那么成为失业青年中不业群体的人群就会更加庞大。

    (3)全国各地区调查问卷资料的估计

    在考察全国青年失业的数量之前,我们首先考察某些地区的登记青年失业人口的情况,然后读者可以根据文中提供的各种比例推论目前中国青年失业人口的情况。上海市宝山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该区16"35岁的城镇失业青年到2001年以达到21688人,占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73.7%(许小玲,2003)。而上海市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2年1月,区内 35岁以下的青年失业的登记人数为39576人,占全区失业人口总数的45.8%(苏红,2003)。同样是上海,闸北区2001年25岁以下失业青年占失业人员总数的48.7%,高于上海市统计比例近8个百分点(课题组,2003)。-2003年和劳动保障对全国沈阳、南京、郑州、宜昌、齐齐哈尔等十个城市进行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所占比例高达53%(童红梅,2004)。共青团江苏省委在2004年2-9月,在全省范围内对35周岁以下的无业失业青年进行抽样调查中发现,有59.5%的人失业后不去主管部门登记,一方面反映无业失业青年寻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说明社会隐形失业比较严重,实际失业人数要大大高于某些统计数字(练月琴等,2005)。

    (4)对失业青年群体内部分类的估计

    a大学生待业的数量

教育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2年大学毕业生约有43万人未能找到工作,2003年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超过52万人,200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至69万人,而2005年将达到79万人(安国启,2005)。如果按2002年的64.7%的大学初次就业率来估算,那么从2003年到2005年,离校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将分别达到75万、99万和120万。即使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03年年底的就业率83%来计算,2003年底仍然有36万人没有进人就业状态,以此估算2004年有48万、2005年有58万人。这样按照2002年初次就业率和2003年底就业率估算出的大学生( 2003-2005)累计未就业的数量的域值为[142万,294万]。

    b.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毕业生

    根据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数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数据绘制的图1,用以说明这一群体的数量发展趋势。之所以把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拿出来,是因为根据这部分人年龄大多处在15 -20岁之间,年龄低、学历低、而且没有任何职业训练,这部分人将来成为失业青年中一直不能就业的可能性最大。根据表1,这部分人大约有二三百万.根据图1这一群体还有很强的上升势头。另外一部分群体是中等职业毕业生,根据表2,2003年这部分群体的人数是2508299人。整个用人单位存在人才过度消费,所以这部分群体常常是“毕业即失业”。另外,这部分群体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呈现特征相似:年龄低、学历低、没有工作经验等。虽然这两部分人占整个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数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因为该群体的低龄化因此对该群体的就业问题不容忽视。

上一篇:关于成渝两市建立非缴费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