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2社区体育有利于居民释放压力
现代竞争激烈,生活节奏非常紧张,造成人们精神和压力过大,如不及时释放压力,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引起社会矛盾。居民在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因得到充分供血及适宜刺激,容易产生舒适感,加上体育锻炼时的轻松愉快氛围,人们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从而可以减轻社会矛盾的产生,达到促定社会和谐的效果。
此外,我国城镇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也成为多数城市老年人愉悦身心、摆脱孤独感的最有效、最、最便利的方式,成为他们的精神依托。
4社区体育能促进社区单位之间的和谐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社区体育人才等体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是客观事实,而且这种状况正随着社区锻炼人口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剧。为了解决我国社区群众健身难问题,因地制宜实现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是一个好办法。由于资源共享,会涉及到各部门,多个单位之间的利益,所以需要有好的实施方案,才能保证社区内单位、部门之间的和谐相处。
4.1亲现社区体育人才共享
目前,我国社区休育员数量与社区体育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社区体育人才,集中在各单位和学校中,单位退休下来的体育人才也是重要的社区体育资源。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人才资源是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组织部门牵头联系,实现市区体育人才共享,使得有限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服务更广泛的居民大众,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社区体育人才不足的局面。
4.2实现社区体育场地共享
我国的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社区体育场地资源共享才显得尤为迫切。比如,单位自己建的娱乐、健身房,除了本单位职工可以娱乐、健身,因为资源共享,社区其他居民也能去娱乐一把。单位和学校场地设施向居民开放,不仅可以解决社区健身场地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单位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流与衔接。
通过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社区各个单位之间在提高体育服务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机会联系在一起,通过沟通理解,实现全面健身共同目标,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群众路线建设的需要。和其他适宜社区的活动相比,体育活动具有感召力强、人群范围广等特点。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和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社区体育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得民心、顺民意。在社区工作当中,关心体育就是关心群众,重视体育就是重视群众。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社区工作中的体现,对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威望有显著作用。通过科学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增强居民和党的联系。由此可见,群众路线是构建和谐的社区的重要保证。
6结论
没有和谐社区就没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重要途径。通过社区体育活动整合社区,增强社区人员间的凝聚力,从而使社会更加安定,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单位与单位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和谐相处的目标。发展社区体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把社区体育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