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当代中国的转型是一次社会结构的大分化,社会机制的大转变,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和价值观念的大碰撞,社会问题在所难免。作为现代社会一个缩影的体育,也必然会产生体育社会问题。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以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和国内外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概述为基础,对如何界定体育社会问题,如何思考体育社会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问题;育社会问题
1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上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科技等的一切领域都带有深刻的转型烙印,全体社会成员都受到了转型的影响和制约。什么是社会转型?家陆学艺、李培林等认为: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经济转化,正在从社会向社会转化,正在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正在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正在从同质单一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化,正在从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标志着中国的社会转型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但由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次社会结构的大分化,社会机制的大转变,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和价值观念(新旧价值观念和中外价值观念)的大碰撞,社会矛盾多发,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失衡,再加上“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转换所造成的控制真宅和控制失灵,使得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失范状态,在个人与社会的不良互动中,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一。由此我们找到了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的接点。对于什么是社会问题,几乎所有的社会学著作中都有明确的界定。为此有人说,尽管所有的社会科学都关注社会问题,但是只有社会学显示出欲将所有的社会问题纳入自己分析范围的雄心。我国社会学界对社会问题这一概念的界定在其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这里只引据其一。郑杭生教授认为:“社会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变或失调现象。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社会结构和社会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竞技体育在雅典奥运会上,几乎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但是,体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问题对体育领域的折射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体育利益群体的利益追逐和体育本身竞争性的驱动,使得体育社会问题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安全、稳定、有序,只有在此基础上,社会才能做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预防和解决体育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安全、稳定和有序,有利于促进体育乃至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宗旨是,以社会转型为宏观背景,通过探讨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视野,促进体育社会问题研究质量的提高和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的建构,为预防和解决体育社会问题服务。
2国内外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概述
由于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体制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体育社会问题具有了一定的差异性。如,运动员犯罪、种族歧视、妇女偏见、过度商业化、运动技能差的学生在学校受到虐待的问题等,分别构成了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体育社会问题。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的问题,也是颇具个性的体育社会问题。但是,体育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全球文化,又使得各国的一些体育社会问题具有了一定的相似性,从而导致了这些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国际性。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那样,“全球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问题’的全球化”。例如,球场暴力(球迷骚乱)、使用兴奋剂的问题、运动员资格作弊问题等,就是国际性的体育社会问题。西方国家体育社会学界学者的问题意识较强,重视将体育社会问题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下去进行研究,特别美国的体育社会学,几乎可以说是专门研究体育社会问题的体育社会学。
通过“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的检索,自1997年体育学首次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以来的11年间,尚无有关“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立项。再进一步通过查阅1991--1999年国家体委软科学研究立项项目一览表和“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对2000--2007年立项课题的检索,17年间只有1项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立项(《我国体育社会问题与稳定的理论研究》沈阳师范大学邹师,1006SS06138)。本文还通过维普资迅一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自1990--2007年的18年间,只检索到7篇有关体育社会问题的文章(均为2000年以后发表的),它们分别是:“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审视中国足球中的体育社会问题”、“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的辨析”、“浅析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治理”、“对体育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当前体育社会问题的思考”、“体育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的研究”。这7篇文章的内容可以归纳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体育社会问题的概念、分类、特点、属性、危害等;二是列举了赌球、乱用违禁物、假球黑哨、球场暴力、运动员资格作弊等的体育社会问题表现;三是原因分析、控制途径和治理手段。这些研究虽然都有一定的见地,可给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但在研究的数量上与北京奥运、体育产业等热点研究领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研究的质量上,尚缺乏以社会转型期为依托的宏观社会背景透视,难以对体育社会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系统的剖析,所提出的治理办法还比较简单抽象,对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成果还缺乏足够的借鉴,特别是研究的着眼点还没能将重点投放到预防上,体育社会问题的预警机制尚属空白。可见,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在我国还相当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