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广西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思考(2)

2014-12-09 01:39
导读:二、广西建设的功能分析 广西加强社会建设的目标是改善民生,要努力建成具有特色、时代特征、广西特点的社会建设基本框架,使全区各民族共享改革

  
  二、广西建设的功能分析
  
  广西加强社会建设的目标是改善民生,要努力建成具有特色、时代特征、广西特点的社会建设基本框架,使全区各民族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社会安定、优美的良好局面。为此,需要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建设的功能进行分析和定位。
  
  (一)保障全区各族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民生问题是一种权利问题,而不是政府或富裕阶层的施舍。在民生问题的背后,涉及到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问题。民生问题作为一种权利问题,不仅涉及到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也涉及到、劳动、社会保障、服务等社会权利。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富饱问题尚未解决抑或刚刚解决之际,遇到不平等竞争、就业压力增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构建缓慢等问题,不安全感显著增加,被剥夺感更强烈。广西有国定贫困县28个,区级贫困县21个,在非贫困地区,仍有不少人处在贫困生活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承担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任,少数民族有必要捍卫自己的权利。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是实现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全区各族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二)为广西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广西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战略地位意义重大。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永久落户南宁、国家批准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广西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千年机遇。但是,广西既有北部湾沿海、西江经济带等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地区,又有边境地区、大石山区等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当前,广西各地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原有的民生问题更加突出,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民族地区的群众增收困难,给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应着力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让经济发展成果切实落实到改善民生上,通过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内需,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社会基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三)为广西深入开放合作提供良好的人文基础
  随着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峰会召开,广西开始与东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在新的起点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口岸经济区、保税物流区以及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广西还参与了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开放与区域合作。但是,作为发展起点较低、发展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绝对贫困、闭塞、信息滞后、商品意识薄弱等问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立足于服务广西深入开放合作的高度,让边境地区、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在解决自身生存问题后,以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区域合作,发扬本民族,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为东盟各国及其他地区来广西投资、参与广西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基础。
  
  三、广西社会建设重点工程的推进
  
  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并随着不同地区人们生存环境、生活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广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要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侧重、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一)扶贫攻坚工程
  广西49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的贫困县份几乎占据全部县份的一半,此外,非贫困地区仍有不少人处在绝对贫困生活状态。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提高扶贫标准。扶贫工作不可淡化弱化,必须坚持扶贫攻坚工程建设,着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尽快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并实现脱贫致富。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明确扶贫攻坚目标和重点扶贫地区。2010年广西完成406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贫困减少到300万以下,其中绝对贫困人口降至29万人。在此基础上,到2015年,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要达全区贫困人口的90%以上;2020年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根据实际情况,扶贫的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桂西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和库区矿区。
  桂西大石山区既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向来是扶贫攻坚主战场。该地区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加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扶贫开发力度,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稳妥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发展特色产业及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增加群众收入。
  对于边境地区东兴、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宁明、天等8个县市,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加大对边境地区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生产和边境贸易。对承担守边任务的边民给予一定补助。制定和落实受陆地勘界影响边民生产生活的有关扶持政策,扶持受北部湾海域划界影响的渔民转产转业。
  落实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政策,在解决遗留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水库移民共享发展成果、逐步走向富裕的长效机制。采取调整概算、调整电价、业主帮扶、中央和地方扶持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解决库区移民长远生计问题。扶持库区发展矿产开发、经济林、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
上一篇:试论职业倦怠理论及于预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