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初探

2014-12-07 01:39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关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初探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当前,我国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尖锐


  摘要:当前,我国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为此,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探索与农村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发展道路,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论文关键词:农村 养老保障 体系 建设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的和地区称作“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并正以每年3.2%的速度急增。据此推算,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尤其在我国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预测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将出现老龄化高峰,而农村老年人口约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左右,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障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所谓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各自家庭依靠子女赡养和自己储蓄,由家庭为老人提供养老经济保障。1949年以后,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呈现鲜明的城乡二元性结构特征。在农村,主要是依靠集体经济和家庭保障功能的支持,积极开展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和优抚安置等社会福利工作,使社会保障基本得以维持。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虽然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它是一种自我组织、自我依靠、自我封闭的社会保障形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因此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各项事业也有了飞速发展。但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在农村集体、家庭和土地等传统的保障功能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却迟迟不能建立起来。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不仅不利于深化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妨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每8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而到2050年,每2.5个劳动力就要供养1个老人。因此,加快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疑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总体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适应家庭结构变化的要求。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大家庭模式逐渐被“4—2--1式”的小家庭模式所替代。以江苏省为例,1995年江苏省家庭平均人口为3.14,比1990年减少了0.45人。这给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了很大冲击。近几年来,由于家庭无力承受养老负担而造成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现象普遍出现,由此造成的纠纷事件也日渐增多。因此,在广大农村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适应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缓解农村养老需求加大与现状滞后之间的矛盾。

  第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开始加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与城镇居民逐步拉大,尤其是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极为缓慢,有的地方甚至呈现负增长,城乡差距也正在逐步扩大。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产品总体平均关税将在2004年之前降至17%,农民将损失近100亿人民币,许多农民生活将因此而陷入困境。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可以有效的抵御风险,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第三,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现实需要。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但是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推行时却遭遇重重阻力,在少数地方,计划生育政策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况。这固然与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所遗留下的“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民“养儿防老”这一现实需求造成的。为更好地落实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建立起农村养老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有利于扩大内需。1997年我国经济顺利实现“软着落”以后,通货紧缩的迹象日益明显。为了保持国民经济一定的发展速度,从1998年中期开始实行扩张性的政策,以拉动和消费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而内需的最重要内容是消费需求。但从执行几年的情况看,虽然政府部门作了很大努力,农村消费一直未能热起来,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以浙江省为例,1995--2000年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了2.6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农民对未来风险的预期值过大,缺乏增强即期消费能力的信心。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会对农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关于新加坡家庭养老模式及其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