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初探(2)

2014-12-07 01:39
导读:二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方式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体供养为辅再加上一些基本的国家救济。它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家庭养老功能有


                      二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方式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体供养为辅再加上一些基本的国家救济。它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家庭养老功能有所弱化。首先,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特征日益明显,过去依靠多子多孙分担赡养老人义务的情况已不多见。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弃农经商、进城打工,再加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父母与成年子女住房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状况都对扩展家庭的凝聚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使家庭养老功能有所弱化,降低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水平。

  第二,集体供养方式面临困境。集体供养是指“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人,由集体出资请专人照顾其生活的方式。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体供养,即把这些“三无”老人送入敬老院,由其所在的村组织按规定向敬老院交纳一定的费用,乡镇企业收入、乡村提留和地方划拨一部分经费给予补贴;另一种方式是分散供养,由村级组织负责,由邻里照顾。集体供养方式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要有较强大的集体作为后盾,不具备这一条件,有效的集体养老就很难开展。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除少数发达地区外,绝大多数的村级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很多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涣散,集体经济日渐削弱。在没有严格的制度和可靠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集体供养方式难以保证被供养老人的生活质量,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第三,农村养老制度很不完善。早在1986年时,民政部就开始在部分农村富裕地区进行社会保险的试点工作。1992年又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现行制度则是根据1995年民政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建立起来的。然而,在推行了几年以后,收效却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即使是沿海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展较好的地区,应保人数的比例也不高。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农村老年中享有养老保险的还不到5%。从保障水平来看,如果农民每月交纳2元,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征取计算表》计算,农民交费10年后可每月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可每月领取9.9元,如考虑到最近几年利率下调以及费增加等因素,农民实际能拿到的钱就更少。而且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撤消,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险金的发放,不是严格按照程序,而是根据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加之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不健全,因此出现了很多漏洞,严重威胁着保险基金的安全。

  第四,社会福利机构养老设施严重不足。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需要由社会福利机构养老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目前,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存在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据<中华年鉴·1999)提供的数据,1998年农村集体办的光荣院、敬老院共有18885个,收养人数275390人,而当年的农村散居五保户人数就有282.8万人。这就是说,农村“五保户”中入住养老福利机构的还不到10%。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农村“五保户”中能享有这种待遇也不到一半。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三

  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就必须要充分认识我国国情,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

  在我国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它们那种高、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有研究表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并没有“统一”的经济条件要求,更没有“统一”的模式。而且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在现阶段也不可能采用推行高度统一的保障模式,只能在统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和社会保障改革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走有地区发展特色的道路。

  首先,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且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相差悬殊,根据一些学者所作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富裕地区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要求,但中等收入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民对此基本上没有要求。

  其次,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三级梯度相一致,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与阶段也呈东中西三级梯度排列,形成了一个时间差。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负担较重;而在西北、西南等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养老负担也相对较轻。

上一篇:关于新加坡家庭养老模式及其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