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是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作为重大惠民政策,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和难题。‘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实现新农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持续进策创新,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法制化建设、基金建设和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建设。
论文关键词:新农保;发展历程;养老需求;制度建设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简称新农保)的建立,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能否避免老问题、解决新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农保制度。是该政策的关键所在。
一、广德县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作为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较早的试点地区之一.广德县农村养老保险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向新农保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起步阶段。1992年民政部颁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后,广德县于1993年开始施行县域农村养老保险(即老农保),采取储蓄积累的运作方式,农民自已缴费,自己养自己,“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1995年底.广德县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0540人.还不到乡村总的3%。由于不投入、集体补助也难以落实,农民缴纳保险费只是当前收入的延期消费,最终演变为“个人养老储蓄”。
(二)发展阶段。2007年9月广德县探索出台了“新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逐步和现代社会保险接轨,政府适当补贴。形成了独特的“广德模式”。缴费金额以全县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人的8%为基准。个人按比例缴费。最高不高于基准的300%,最低不低于30%,缴费期限设定为15年。达到60岁以后,除以120,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县财政当年拿出80万元作为出口补贴,计入个人账户,并且每年计发金额根据全县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调整。此次探索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原则,调整计发养老金办法和建立正常待遇调整机制,为后期实行新农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管理提高阶段。2009年12月,作为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市之一,广德县开始实行新农保,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个人缴费标准上。划分为每年100~600元共6个档次。在政策执行上,完全采取自愿原则,没有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缴费相捆绑。在经办机构上,广德县于2010年5月成立了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人事局合并而成),下设二级机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务管理所.专门负责全县的新农保工作。此外,为提高经办人员素质,广德多次组织了对乡镇主要领导、社会保障事务所所长、村协办员的培训。
截至2010年6月底。广德县新农保覆盖人数达到174943人。其中,年满60周岁农村户籍老人实际领取新农保养老金64194人,发放率达92.95%,支付金额累计2508.15万元。l6~59周岁人口,已参保110547人,参保率约为38.34%,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5486.79万元。目前。中央财政补助基金到位3560.7万元,县财政已到位资金50万元,基金结余6705.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