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把握大好机遇推进村务公开(1)

2015-03-15 01:10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把握大好机遇推进村务公开(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前一段,我看了一些材料,到一些地方
    前一段,我看了一些材料,到一些地方作了调查,对村务公开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把握好村民自治的大好机遇 问题

    在 学习 领会十五大精神中大家感到,十五大报告涉及民政工作的论述有多处,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关于基层政权建设、基层民主 政治 建设工作的论述。这些论述比较集中,分量也很重。十五大报告指出:“ 发展 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 现代 化。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同志来说,读了十五大报告中的这些论述,都感到非常亲切。可以说,十五大的 科学 论述,既充分肯定和科学 总结 了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基层民主在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为跨世纪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当前 农村 的基层民主处于什么地位,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学习、领会十五大报告。我个人认为可以或应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条件已经具备,机遇已经来临,农村基层民主应该也必须为扩大整个基层民主做出更大的贡献。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第一,这是由 中国 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那么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现实就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 经济 的基础,农村人口在整个人口中占绝大多数。我们通常说的,农民、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富裕和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同样也可以说,没有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基层民主的大发展。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

    第二,这是由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农村虽受几千年封建社会传统习惯的 影响 最深,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在农村发展基层民主也有自身的优势。因为农村的基层民主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更直接,只要引导得当,农民的认同感、参与感和积极性很容易被培养和调动起来。

    第三,从总体上说,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易于取得较大的成效。在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中,我们在村级确立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政治建设思路;在乡镇政权建设中,我们确立了“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的思路,这些思路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为搞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治理整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把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作为贯彻十五大精神提了出来,要求继续深入、扎实、持久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今后的工作,主要是贯彻落实,通过贯彻落实,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思路。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才取得了成功;我国的改革也是首先在农村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才为整个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不是也能为整个社会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乃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全局做出 历史 性的贡献呢?这个问题大家可以 研究 探索。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随着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必将为农村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很好的条件。有十五大精神的指引,有多年来我们积累的工作基础,有亿万农村群众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面临的很好的机遇,实行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使包括村务公开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关于对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的评价问题

    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中,村务公开工作占有突出的位置。《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10年来,民政部门一直是把村务公开作为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重要 内容 进行部署、检查的,进入90年代后,村务公开以其化解干群矛盾、密切干群关系、强化民主监督、促进基层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的 时代 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政领导的重视,农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以及推进村务公开的实际效果,促使村务公开从村民自治工作中突出出来,许多部门、许多地方都加大了村务公开工作的推行力度。我认为 目前 村务公开工作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从总体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党政领导很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村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对如何搞好村务公开工作作了一系列指示。与此同时,各地领导也很重视,他们投入的精力、花费的心血以及工作指导的力度都是多年来少有的。河南的李长春书记亲自在辉县市进行村务公开专题调查,并撰写了《农村稳定,重在治本》的长篇调查报告,同时还多次督促抓好村务公开的落实工作。河北的程维高书记近两年每到农村,都要看一看村里的村务公开栏,过问村务公开的进展情况。辽宁、天津、山东、山西、福建、湖南等省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也都很重视这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河北、河南、湖南、辽宁、山西、福建、天津等7省、市以省委、省政府或市委、市政府名义专题部署了村务公开工作。所有这些,是村务公开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绩的根本原因。

    二是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像河北的赵县,河南的辉县市、许昌县,山西的长子县,广西的武鸣县等等,都是各地的先进典型,也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在这方面,我觉得河南省的经验很有代表性。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思想认识高。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下发后,各地普遍制订了推行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培训,使干部群众尤其是基层干部群众提高了认识,熟悉了村务公开的内容和操作程序。二是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省、地、县三级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相当一部分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绝大多数村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组、村务监督组等组织机构,并重点抓了以村务公开运作制度、村级组织办事制度以及民主评议干部、村民自治章程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基本实现了村务公开的规范化。三是试点起步,分类指导,确保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四是明确内容,规范管理。多数地市以省里规定的村务公开八个方面为基本内容,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细化分解,使这项工作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时间依据和参照标准。五是加强督查,狠抓落实。省里组织有关部门包片检查、狠抓落实,全省各地、市、县均建立了监督组织,村务公开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是抓好结合,带动其他。通过抓村务公开,带动和促进了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此外,全国其他地方也涌现了许多好的经验,有在开展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村务公开的经验;有结合农村基层组织整顿过程中实行村务公开的经验;有从密切干群关系的角度抓村务公开的经验;有从抓廉政建设角度抓村务公开的经验;有从抓村级财务管理的角度抓村务公开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

    三是村务公开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这方面具体事例很多,我在此就不多说了。我要着重讲的是,在正确估价村务公开工作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切不可满足于现状,要看到村务公开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从全国来看,这方面的问题、不足或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组织领导层面的问题。1、认识问题。主要存在于县、乡这个层面。有的县、乡领导认为村务公开是件难事,阻力大,吃力不讨好,不好开展。有的还怕开展这项工作会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比如一些个人消费公款开支,不好在村报销;一些送礼吃请不正当开支,也不好体现在村财账上。因而,或按兵不动,或行动缓慢,或敷衍了事,消极应付。2、工作措施不力。有的一般号召多,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有的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有的缺乏调查研究,制定的方案和实施细则没有针对性;有的舆论宣传不够,组织实施的同志不得要领。3、工作不平衡。有的地方抓村务公开时紧时松;有的地方则是上面热热闹闹,下面冷冷清清。

    操作层面上的问题。1、认识问题。有些村干部有“三不”思想,一是不敢公开,怕自己的问题暴露;二是不愿公开,担心公开后得罪上级领导,或得罪其他村干部,或以后搞不正之风不方便了;三是不会公开,没有掌握公开要领。2、公开的阵地不规范。有的公开阵地偏僻,不方便群众阅览;有的公开阵地不固定,随意性很大。3、公开的内容不规范。有的公开的大项多,细目少;有的公开的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监督机制。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李宝库
上一篇:村委会选举完善之管窥(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