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1)(3)

2015-04-17 01:01
导读:(3)加快了技术应用步伐:为获得订单,农民对科技特别是适用技术的渴望比以往更加强烈,科技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提高
(3)加快了技术应用步伐:为获得订单,农民对科技特别是适用技术的渴望比以往更加强烈,科技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河南省固始县三高集团1996年引进外国品种肉鸡,长得快、个头大,但市场销路不好。经市场调查,他们发现,洋种肉鸡已不受欢迎,个小、味鲜的土鸡受消费者青睐。转而开发当地传统特产“固始黄”土鸡。目前,在上海市场,养殖周期80多天的“固始黄”鸡价格达14元/公斤,仍然供不应求。未来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不仅是生产领域的竞争,而且是加工技术领域的竞争。几年前,全国生猪产量急剧上升,猪肉价格直线下跌。正当人们为猪肉的出路一筹莫展时,火腿肠出现了。仅仅是把猪肉变成火腿肠,全国一年就消化掉2000多万头生猪,陷入低谷的养猪业由此出现新的转机。
(4)找到一条实现农业稳定增收、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解决农产品“卖难”,必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确保粮食总量平衡的前提下,改变过去以追求农产品总量增长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以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5)有利于实现工农业的紧密结合,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把产销连接起来,使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够顺利地销售出去,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订单成为联系农业和工商业的纽带,使工农商各方面共同受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此外,政府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规模,适时调整种植种类,有利于引导农民走适应市场经济,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实施“订单农业”还有利于转变政府的职能,使政府的工作更好地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推行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品种:随着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以及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向多样化、优质化的转变,农产品数量的矛盾已让位于质量的矛盾,“订单农业”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质量是“订单农业”的生命,科技是提高质量的根本。所以应不断强化广大农户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以良好的信誉维护精品形象,争取订单。同时加强种子工程建设,加快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从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满足厂商客户对不同品质、不同用途农产品的需求,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占领市场,赢得订单。通过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农民“绿证”培训和基层干部教育,培养一支造就优质农产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走出一条依靠人才兴科技,依靠科技保质量,依靠质量获订单的良性发展之路。另外,发展名优特新产品也同样要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必须懂得“限产保价”,如果盲目扩大种植,必然造成价格下跌。
(2)注重培育名牌:优质产品是“订单农业”的前提,优质产品只有成为名牌产品,才能被市场接受、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也才能形成更多的订单。我国农业现在不是没有好产品、特色产品,而是这些产品名气不大,没有被消费者认可,特色不特,优势不优。培育名牌、开拓市场,就是要让那些特色产品显现特色,优势产品成为名牌、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举办名优产品展
示会、名优产品新闻发布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优产品的知名度,效果会非常明显。
(3)依法维护订单的严肃性:订单的有效履行,是整个“订单农业”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订单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订单农业”发展初期,签约双方往往只强调自身利益,订单不能很好履行,造成一方对另一方利益的侵害。订单签约双方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应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制约机制,一旦这种互相制约的机制受到损害,“订单农业”就不能健康发展。对于意向性协议,应通过建立信誉来提高履约率,对于合同,要纳入法制化管理。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以财物、技术为纽带,鼓励各利益主体进行延伸性、扶持性、先期性和服务性的互渗式投入,逐步形成互惠互利、互相制约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任何组织和部门都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发展订单农业更需要发挥政府的规划、组织、桥梁作用,来协调农企之间的关系,规范双方的经济行为,搞好信息服务,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逐步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多方搜集及时传递市场信息,并与厂商客户建立广泛联系,为农户牵线搭桥。
(6)培育高水平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跑市场、找订单光靠各级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采取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也是行不通的。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组织、吸引、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培育发展农民经纪人协会,并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成立专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担当起发展“订单农业”的主力军。同时,要注重提高农民经纪人的素质,适时进行培训,提高营销水平,增强文明经商、合法经营的意识,使他们不仅能够促成农产品交易,而且能较好地防止和调解交易纠纷,并及时对下一生产周期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从而指导和调节农产品生产和经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1998—10—1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00—2—14
3 杨学泉.论我国信息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情报学报,1997(12)
4 孙世民.试论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7)
5 董京.我国农业信息报务业发展障碍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8(7)
6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7 陈希煌.Scott Rozelle,Aibert Park,中国农村经济:问题与挑战。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7)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从参与主体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