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信息化在国民经济现代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政策协调、产业化经营、市场化组织管理的角度,对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推进农业信息化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农民的信息意识问题:当前,广大农村的信息意识较为低下,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为此,要加大农业基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意识。
2.农业信息化的投资主体问题:农业信息化以高投入为前提,按现在农村的发展情况,农民要拿出较多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很不现实。所以,必须确定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政府财政为投资主体的原则。
3.组织协调力度问题:目前,在信息组织建设、信息设备投入、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存在着组织协调力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有些地区信息机构盲目发展,信息中心遍地开花,缺乏科学规划;有的信息部门间相互设防,相互扯皮,缺乏统一调度和管理;还有的地区信息组织机构上强下弱,有头无尾,断档现象严重。因此,各级政府要做好本辖区内的农业信息化规划,职能部门要加强信息机构的审批力度,加强对信息部门的领导,促进信息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和信息部门的协调统一,避免人、财、物的浪费,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4.农业统计的数据问题:信息的基础是统计数据,而我国农业统计数据缺乏,也不准确。因此,定期公布可靠的农业统计资料,加强市场经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5.政策支持问题:近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都把发展农业、支持农村、鼓励农民致富奔小康,当作治国强民的大事来抓,但尚须下大决心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财政倾斜,把农业变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让知识流、人才流、产品流、物资流,特别是资金流向农业流动,向农村倾斜。
二、积极倡导“智能型农业”发展模式
所谓“智能型农业”是综合运用系统理论、现代市场理论、信息技术及现代农业理论和知识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新型农业模式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国内或国际统一大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将整个农业部门作为一个大系统采看待,使农业副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农业部门总体和综合的效率与效益。按照系统的观点,整个农业部门可看作一个巨大的系统,这一系统可用“农业产业链”来进行描述。“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产业群,它包括为农业生产做准备的科研、农资等产业群(即农前部门)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储存、运输、销售产业群(即农后部门),而农产品的生产是产业链的核心或基础,包括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农畜、农畜产业群等(即农中部门),这3个部门构成农业大系统的子系统,追求这个系统的和谐运转是农业经济政策的战略目标,而满足国内外统一大市场的需求则是这一系统运作的最终和最直接的目的。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