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怎样谋幸福是头号大问题——与温家宝总理讨论(2)

2015-08-14 01:12
导读:治国要与做人相一致 改革中国教育的关键是中国的治国方略要改变,中国的治国方略要与民众做人的目标相一致,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价值观相统

      治国要与做人相一致

      改革中国教育的关键是中国的治国方略要改变,中国的治国方略要与民众做人的目标相一致,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价值观相统一。一致、统一于谋幸福。建幸福国家、幸福社会、幸福家庭、幸福人生。那怎么谋幸福呢?在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物质幸福观、消费幸福观、金钱幸福观就是现代人类、现代文明的幸福观。国家以经济为笫一,社会以消费为第一,家庭以享受为第一,个人以挣钱为第一。经济、消费、享受、金钱,对于凡人的幸福来说,是重要基础、必要要素,但决不是幸福的全部、也不是成功的标志、更不是人生的目的。

      我在《你的选择与中国的未来》一书中对人生幸福归纳为身心健康、情感满足、潜能发挥、必要财富四大要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有钱是幸福的必要要素,但不是唯一要素,人要幸福,除了追求金钱之外,还需要追求别的要素;二是幸福的诸要素中,有比钱更重要的要素,比如身心健康、情感满足、潜能发挥,一个人有了这三个要素,即使钱少一些,但也会感到幸福。相反,一个人钱很多,但缺少这三个要素,也是不幸福的;三是前三个要素与幸福成正相关,一个人身体越健康、情感越满足、潜能越发挥,就越幸福。而钱与幸福的相关关系,是不确定的,未必钱越多,人就越幸福,这取决于前三个要素的增加还是减少。如果财富增长的同时,前三个要素也增加,人就会越幸福,相反,财富增长,前三个要素衰减,人就不会感到幸福;四是要使财富与前三个要素同时增加,人就要处理好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自然的关系。这就是说人要有道德。有道德情操的人,往往是幸福的人。不道德一定使人不幸。结论是道德与幸福同在,道德是幸福的源泉。这个道理,浅近易懂,应该好好宣传。上帝并不存在,但是有那么多人信仰;来世的幸福无人验证,但有那么多人追求。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民众相信,无道德即无幸福的真理呢?对自然界不道德,就会受到惩罚;对他人不道德,也会遭到报应。我们需要像传教士那种赤诚和热情,“给人指出最持久、最实在、最真实的幸福和快乐,并且向人证明应当宁取这种幸福而不要那暂时的、表面的、骗人的幸福。” (6)

      要使民众具有身心健康、情感满足、潜能发挥、必要财富四大要素,国家的治国方略、舆论宣传、道德教育是不是要改一改呢?国家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吗,舆论能以满足物欲为成功吗,教育能以考分为标准吗,道德能以政治为目的吗?

      将物的追求当作幸福的价值观是个人不幸福、社会不和谐、国家不安宁、人类不持续的根子。个人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人类的不幸都与幸福观相连。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由此做出的选择,不仅决定自己的命运,还将决定中国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社会各方共同来探讨怎么追求幸福,从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追求幸福出发,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可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人类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统一起来。

      他们在创造中国的圣地

      安徽省有个庐江县汤池镇,那里正在进行和谐社会的试点。我闻名而去。2007年4月28日 中午12点 ,我们一家三口到达庐江文化教育中心。门口立即有接待的女老师向我们鞠躬致意,并把我们迎入接待室。一位男老师则帮我们提行李,并向我们敬上三杯茶。我们忙不迭地还礼。女老师说,午餐时间到了,先用餐吧。她把我们领到餐厅,大约有上百人在那里用餐,吃的是自助素食,有土豆、豌豆、海带汤,主食是米饭和葱饼。吃饭的人是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师、义工和前来参观的人,免费供应。蔬菜是中心工作人员自己种的。

      我们吃饭时,旁边坐着一个20岁左右穿着蓝色马甲的义工。衣服上写着“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汤池做起,从庐江做起。”她一个人静静地吃,吃完后发现地上一颗米粒低头捡起,然后向我们鞠了一个躬,就走了。在这里,人人都很平静、安详,营造了一种平和、圣洁的气氛。

      据接待老师介绍,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总投资一亿人民币,已募集了七仟万人民币,主要是马来西亚的一名华侨和国内的捐赠。已先后培养近一百名教师,德育老师的培训时间是十年,非特殊情况不准回家,亲人可以探望。要求不仅会讲,更要力行,言行一致。做一名义工需要经过两个月的培训,那个女孩彬彬有礼、训练有素是有原因的。

      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很多,平时每天都有向社会开放的教学班。“五一”假期专门开办三百人的学习班,全国来的人太多,增加了一个分会场,学习期间的食宿书籍全部免费。我有幸参加为期5天的学习。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有安排,以德育讲课为主,辅以健康饮食知识讲座、德育音乐学习欣赏。全部内容就是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学的做人道理。

      5天听下来,我惭愧、我反省、我感悟。过去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但对儒学也知道一、二。写文章、做报告,还引用几句,表示有点学问。然而,这里的老师强调,什么是学问,学问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进退应对之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能说、会写不是真正的学问,而是要去做、要去行。这一下就打掉了我的傲慢心,儒学讲的许多道理,我知道,但我做到了吗?老师一再强调,他们不是传授儒学,而是分享学儒。即从自己做起。这里的老师一个个以柔软、温暖、平和、谦卑、恭敬、关爱的心对待学员、提供服务。他们正是以自己的人格、修养、行为在感化每一个人。他们来到汤池,就是从捡垃圾开始的。这一条就击中了中国教育失败的要害,反衬了中国文人言行不一的痼疾。

      从自己做起,从何入手呢?从父慈子孝、父子有亲开始。父母怎么慈?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是宠孩子、惯孩子,而是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懂得孝。这一切又得从自己做起,身教重于言教。教孩子孝,你得自己孝。有好吃的,不是先给孩子吃,而是敬给父母吃。孝敬父母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听听这首歌词:“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含了多少泪,为了抚养儿女受了多少罪,为了培养儿女多少心操碎。父母到了这个年岁,倒一杯茶水、端一碗饭菜,合不合口味。父母到了这个年岁,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谁能不感动,谁会不醒悟?最能打动人心的是,父母的恩、父母的爱、父母的情、父母的心。最能激发人的情感的是对父母的感恩、依恋和回忆。最能使人省悟的是对父母孝了吗、爱了吗、敬了吗?我的父母已过世,现在回忆起来,回报了多少,真是羞愧啊!幸亏还有岳父母可孝敬,本以为自己做得不错,但一比无地自容。中心老师过年向汤池镇7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金”,恭恭敬敬地向老人鞠躬献上。我想起,每年过年给孩子押岁钱时,也给岳父母一个红包。老人总是向我道谢,心里乐滋滋的,还以为自己挺孝。这可是敬老金哪,我应该叩头送上、道一声谢才对呀!怎么反过来接受老人的谢呢?更不该的是今年过年来的客人比较多,我忙于写文章,做菜做饭都是老岳母,想帮一下,她总是拒绝,不用、不用。我就去写孝的道德文章了。自己孝在哪里?学习总结会上,一对母女痛哭拥抱,各自自责自己的不对。一个大学生跪在孔子像面前,发誓痛改前非,不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愿意承受父母的一切病痛,祈求父母一生幸福。一位经商女士流下忏悔的泪,认为自己没有尽女儿对母亲孝的本份、尽妻子对丈夫爱的本份、尽母亲对女儿慈的本份。仅仅5天的学习,让这么多人感悟、感动,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怪不得一个大学生说:这里5天的学习,比他22年学的东西还要多。因为22年来,没有人给他讲人生的道理。

      这个中心还采取入乡、入村、入户的伦理道德教学,使庐江人民做“父慈子孝、领导仁德、下属忠诚、夫妇恩爱、兄弟和睦、朋友有信”的好公民,从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敬老爱幼、邻里相让、诚信互助等点点滴滴做起,营建幸福人生、和睦家庭、诚信商家、和谐乡镇。把汤池建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礼义和谐的中华传统美德示范区。然后向全中国和全世界推广。

      几点感悟

      在兵荒马乱、战烟弥漫的春秋战国,孔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身为本”,从管好自己,和谐家庭做起,再来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当今社会,争名、争利、争权,社会纷争,硝烟四起,该不该“修身”呢?我想,绝大多数人认为,该修理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富人、政府。他人、富人、政府该不该修?该修。我写了许多文章,就是修别人的,特别是修政府的。但是,我后来悟到,对他人、对政府,可以提意见、提建议,但作不了他们的主,能作主的还是自己。所以,我提出善应从自己做起。尽我所力,做了一点点善事。但是,遭到不少人反对,认为当下倡导善,是脑子进水、是愚民政策。其实,我们争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一点公德心、一点利他心,其结果,争来的不过是一个大的斗闹场。当下,我没争到想象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就天天埋怨、天天愤怒、天天不平?岂不更要修身,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家人、对待朋友。一点不妨碍,自己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善待自然。

      社会不公,凭什么要修自己?如果等社会公平了,再来修自己,那社会永远有不如意、永远不公平,就永远修不了自己。把幸福的钥匙交给别人,就永远找不到幸福。反过来,正因为社会不如意、不公平,就要修自己,保持一个平和、安定、宁静的心态,并且用柔软之心关爱亲人、关爱他人,给不公平的社会增添温暖,自己也就得到了幸福。现在,人们只知道从名、利、权的争夺中谋幸福,这是一条辛苦、紧张、激烈向外求幸福之路。有条件、有能力的,可以去争一下,争到后不仅仅是为自己谋幸福,更可以用来为更多的人谋幸福,这样自己的幸福就可持续永远,还可福荫子孙。没条件、没能力争的,可以从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善待他人中体验幸福。由于自己生命的存在,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愉悦的,就是幸福的。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通过修身向内谋幸福之路,即孝悌仁爱精神。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师离别城市、抛弃工作,来接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笑盈盈的脸上,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快乐。今天的许多老人,尤其是不识字的老太,依然承传着这种精神。他(她)们生活得很安祥、很平静、很快乐、很愉悦、很幸福。可是,他(她)们往往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所不齿。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首先想到的是封建糟粕,奴性思想,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今天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嗤之以鼻,甚至极力诋毁。这是现代人一种傲慢骄横心理作怪。对人和事不看长处,只看缺点。能够承传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会是一堆伪知识呢,能够承传二千五百年的儒家学说怎么会是一堆臭垃圾呢?十分高兴地看到温总理的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中国的传统文明与西方的现代文明是互补关系。一个重内省,一个重求外;一个重精神,一个重物质;一个重道德,一个重法制;一个重利他,一个重利己;一个重平和,一个重刺激;一个重互助,一个重竞争;一个重和谐,一个重征服。西方文明经过五百年的辉煌之后,已显露了它的弊端,即不平等、不幸福、不持续。中国既要继续学习西方文明之长,更要承继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平等、幸福、持续的新文明。所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不仅仅是道德层面,而应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的有机组成,成为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因此,眼下主要不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是自己好好学。我建议,很好研究一下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经验,培养一批言行一致的德育老师,通过民办官助的方式,逐步推广。同时革新德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改善舆论导向,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

    注释

注1:转引自冯俊科著《西方幸福论》笫13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注2:同上笫214页

注3:同上笫220、221页

注4:《参考消息》2007年5月8日 第6版

注5:王锦瑭编著《美国社会文化》第62-6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注6:引自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第88页,商务印书馆1987年9月第1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城中村——进城农民工的“天堂”(1) 下一篇:论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及其伦理变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