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解决失业问题透视(1)(3)
2016-12-08 01:00
导读:社会团体所举办的职业介绍所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绩最为显著。把职业介绍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办理而有成效者,在国内当以附设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上
社会团体所举办的职业介绍所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绩最为显著。把职业介绍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办理而有成效者,在国内当以附设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上海职业指导所为嚆失,该所成立于1927年,其主要工作为指导择业、升学及介绍职业等,颇得社会的信任,其经营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出全国职业介绍所的经营状况。通过1933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职业指导所请求介绍及被介绍人数分月统计表,可以掌握其概况。
表1:1933年上海职业指导所请求介绍及被介绍人数分月统计表
项目 请求介绍人数 被介绍人数
月别 店员及学徒 工友及学徒 佣工 店员及学徒 工友及学徒 佣工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一月 89 6 84 10 23 2 22 3
二月 61 81 13 16 25 4
三月 78 28 11 21 9 4
四月 23 46 6 5 12 1
五月 32 4 33 2 7 2 11
六月 131 92 16 30 26 3
七月 3 26 31 8 9
八月 35 20 21 7 4 6
九月 50 6 30 14 1 7
十月 247 15 8 4 55 3 2
十一月 134 5 3 31 2 1
十二月 21 23 17 4 6 6
总计 904 25 452 164 213 7 128 44
资料来源: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编纂:《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259页。
从上表可知,请求介绍职业的男性共有1520人,女性为25人,被介绍职业的男性有385人,女性有7人获得工作,男性就业率约为25%,女性就业率为28%。为此,少数失业者通过职业介绍所可谋得一份工作,暂缓失业危机。
国家设立的职业介绍所,“经营专力,经费充足,又易于联络,可以自由调查各工厂情形。而且居第三者地位,无偏于雇主或劳工方面的弊病,所以办起来极易收效,可算是各种介绍所中的最适当者”(注:侯厚培:《失业救济问题》,《东方杂志》第21卷12号,1924年,第78页。)。抗战爆发后,失业人数有增无减,局面日趋败坏,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1938年2月27日召集有关各机关商讨救济办法,规定救济失业原则三项:(1)关于公务员失业,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别办理;(2)职工失业人员,由各主管机关办理;(3)一般失业人员,交振济委员会办理(注:程海峰:《1938年之中国劳动界》,《国际劳工通讯》第6卷7期,1939年,第24页。)。按照上述三原则,重获职业的公务员780人、职工2000多人、教育人员45,780人与数目众多的一般失业人员,收效显著。非常时期公立职业介绍所具有私立职业介绍所无法比拟的社会控制力,国家依靠行政强制力,运用各种手段统筹规划,通过多种渠道为请求介绍职业的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发挥联系求业者与用人者之间的媒介作用。从1938年振济委员会公布施行的难民职业介绍办法:“难民请求介绍职业,应向办理难民职业介绍之机关团体申请登记;办理难民职业介绍之机关、团体,对于已经登记之难民,应尽速设法介绍比较适合其技能之职业,必要时得报请本会核办;需要员工之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商号或个人,均得向办理难民职业介绍之机关、团体,请求介绍员工,但于接到介绍员工函件后,无论录用与否,均应于三日内函复,其已录用者,并须将其服务处所担任职务及待遇情形,分别叙明,如有更动,仍须随时函报备查;办理难民职业介绍之机关、团体,不得向请求介绍职业之难民及征求员工者,收受任何费用;各地办理难民职业介绍之机关、团体,应互相联络协助,并联络当地其他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商号及热心慈善公益人士,取得其协助,以增进工作效率;办理难民职业介绍之机关、团体,应于每半个月将此项工作详情,造具表册,报告本会,表册式样另订之;办理难民职业介绍之机关、团体,应自拟定办事细则,报请本会备案”(注:秦孝仪主编:《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一)》,《革命文献》第96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年版,第464~466页。)。公立职业介绍所呈现出运作有序、组织规范、要求严格与注重效率的现代特征。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