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问题的提出
土地对农民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有关学者和政策决策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之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等曾经多次表示,土地是农民最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① 1些学者也在研究中认为土地对农民有基本生活保障效用(鲍海君等,2002;樊小钢,2003;赖盛中,2003;李郁芳,2001;梁鸿,2000;钱忠好,2003;袁春瑛等,2002;张启春,1999;朱明芬,2003;徐琴,2003);我们研究提出了土地对农民有多重效用,并研究了土地对农民多重效用的测算方法(刘红梅等,2000;王克强等,2003),还研究了从土地基本生活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的条件和困难(王克强,2005)。
本文研究土地对农民的多重效用相对大小及其均值排序在年龄之间的1致性,分析各效用的分布状况,并检验各效用是否存在年龄差异。
2、甘肃、湖北、江苏和上海调查的基本情况
(1)总体样本情况
在这次调查中,把全国分为3大部分:东部、中部、西部,它们的代表省(市)分别是上海和江苏、湖北、甘肃,其有效样本分别为46、146、436、900,总有效样本1528个。
(2)年龄变量的取值及其分布
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25岁~55岁,平均年龄在41岁。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被调查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小于30岁为第1组,大于等于30岁而小于45岁为第2组,大于45岁为第3组,上述3组的对应值分别为1、2、3。其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4省市调查样本的年龄分组分布情况
分组变量 频数 频率 有效频率 累积频率
1 202 13.2 13.2 13.2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注:以下将甘肃、湖北、江苏、上海简称“4省市”。
3、土地对农民的效用的平均值及年龄的1致性分析
(1)土地对农民多重效用的总排序
对4省市的农户总体进行统计分析,土地对农民的总效用为1,其中生活保障效用(FA)、就业机会效用(FB)、直接经济效益效用(FC)、子女继承效用(FD)、征地后可以得到补偿效用(FE)、以免重新获取时支付大笔费用效用(FF),平均值分别为0.3751、0.1383、0.2269、0.0992、0.1067、0.0538。从中可以看出,就甘肃、湖北、江苏、上海总体调查而言,土地对农民的最大效用是生活保障效用,第2是直接经济收益的效用,第3是提供就业机会的效用,第4是征地后得到补偿的效用,第5是子女继承效用,第6是以免重新获取时掏大笔钱的效用。
(2)土地对农民多重效用的年龄段均值的1致性分析
由于全国各年龄段的农民有很多共性,土地对各年龄段的农民的效用具有1定的共同规律,各效用平均数排序基本1致。我们把土地对各年龄段的各主要效用进行排序,结果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1)3年龄段的农民中,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效用都是最大的,且都超过了36%,6大效用中,排在第1位。(2)3年龄段的农民中,土地对农民的直接经济收益效用都超过了20%,6大效用中,都排在第2位。(3)3年龄段的农民中,土地对农民的提供就业机会效用都在12%~15%,6大效用中,都排在第3位。(4)3年龄段的农民中,征地后可以得到补偿的效用在9%~13%,6大效用中,排在第4位或第5位。(5)3年龄段的农民中,子女继承效用都在9%~12%,除分组变量为2的家庭排在第5位外,其他都排在第4位。(6)3年龄段的农民中,以免重新获取时掏大笔钱的效用都最小,在5%~7%之间。
4、土地对农民的效用的平均值、分布及年龄差异情况
(1)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效用的分布及年龄的差异情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土地对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效用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我们对“土地对农民提供就业效用”进行年龄的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发现,在0.05水平上,年龄的差异不显著;进行中位数检验,结果发现,年龄的差异不显著,如表5所示。因此,可以认为土地对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的效用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表5 土地对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效用的年龄间差异检验
卡方 自由度 显著水平
Kruskal-Wallis检验 5.960 2 0.051
中位数检验 3.761 2 0.15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