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年国际教育局( IBE ) 于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双(2)
2013-06-11 01:06
导读: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当中, 由于受到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 且大多 数学 校的双语教
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当中, 由于受到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 且大多
数学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试点阶段, 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是试点的重要领域。以我校为例,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1 ] 4 号) 出台近2 年之后,即2003 年, 才制定了《
吉首大学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 并于次年在全校范围内起动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 同年成立国际交流学院并与英国的UCE ( 现在的伯明翰城市大学) 和哥拉斯哥大学在工商管理、
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建立合作办学的项目, 并于2006 年开始互派相关专业老师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尚处于磨合阶段。学生刚刚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但有些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如笔者所带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 》双语教学中, 由于事先没有进行英语水平的筛选, 学生的英文水平极度不平衡, 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效果好, 应该加大英语在教学中的使用比率, 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恰恰相反, 这对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极为不利。总体上来说, 尽管学校和院系为鼓励双语教学, 而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性的措施, 但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双语教学规模和效果离预期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
三、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西部地区高校由于所处的地理区位的原因,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交通条件较差, 导致了“优秀的人才东南飞”、“筑巢却引不来凤凰”的现象。与此同时, 连那些素质较高的学生生源也一样被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给“引”走了。基于上述种种原因, 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 一) 双语教师相对紧张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不仅要求专业精深, 英语好, 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 解析专业词汇, 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教材。因此, 师资队伍条件是能否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而目前能够满足条件的教师极其有限, 且绝大多数没有出国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学科教师的外语能力并不全面, 表现为虽然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 但口语、听力、写作能力欠缺; 而外语水平较高的基础英语教师则因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目前,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影响和制约中西部地区高校普及推广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 二)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英语技能拥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若是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而制约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同时英语应用能力又没有得到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双语教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高校学生有相当多的属于“高分低能型”, 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则更是不堪, 有许多大学生甚至属于“低分低能型”。虽然高校学生学习英语多年, 但相当部分的学生英语技能水平仍然相当低, 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另外, 由于教学评估的需要, 各学校盲目攀比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 而忽视了对双语教学的规划性, 缺乏对双语教学对象的选择性, 严重地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使其出现了明显的形式主义, 为双语教学而进行双语教学。
( 三) 双语教材相对短缺
教材是实施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 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讲, 双语教学的教材多选用外文的出版教材, 这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语使用环境, 教育部也将高校使用外文的教材纳入高校教育水平评估体系[ 4]。就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言,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西方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不断更新的经营理念。然而,国外的原版教材本身具有出版国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特点, 其基本理论部分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但具体涉及到我国特定的内容时, 则仍显不足。如笔者主讲的International Marketing , 采用的是菲利普·R·凯特奥拉的教材, 当讲授到
政治法律环境一章时, 学生就非常困难。而目前国内的相关教材建设则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内容的适用性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