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农民题目剖析(3)
2017-09-11 05:28
导读:的25.5%,而中年组占24.1%,老年组只占8.1%,而与农民交朋友的比例正相反。(参见沉石 、米有录主编《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
的25.5%,而中年组占24.1%,老年组只占8.1%,而与农民交朋友的比例正相反。(参见沉石
、米有录主编《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234页)这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人际交往由封闭到开放,从贫乏到丰富,从简单到复杂,已发展到
新的阶段,特别是在青年人中日呈开放趋势,为突破农民的地方局限性创造了条件。
四、解决农民题目面临的课题
当我们站在21世纪门槛时,认真审阅我国的农民题目,一方面要看到,改革开放已把农民问
题的解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也要清醒地熟悉到,农民题目在不省方面还比较尖铰,
着重表现在:7000万农村人口还比较贫困,农民整个生活水平不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亟
待转移;农民收进增长滞缓;农民负担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走向市场面临诸多困难;
封建迷信、宗教势力蔓延等,解决农民题目还面临诸多课题。
1农村反贫困及进步农民生活水平题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的反贫困取得了辉煌成就
。1979—1985年总计减少贫困人口1.25亿人(从2.5亿减少到1.25亿),每年均匀减少1800万
人,贫困发生率从30.7%减少到14.8%,下降近16个百分点。目前,全国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
的2.5亿下降到7000万。但是,这还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它意味着仍有6%以上的人口处于贫
困线以下。7000万农村人口贫困的客观现实,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题目,而且是一个严重
的社会题目和政治题目。第一,7000万人口的贫困题目不解决,严重影响2000年小康目标的
实现;第二,7000万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也会影响这些地区农村社会、政治稳定。除7000
万左右农村人口处于尽对贫困线以下外,其余还不不省刚刚摆脱贫困,达到温饱水平,离小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康还有很大差距,距现代化更远。若从经济方面考察,中国的农民题目,说到底是农民还很
穷,要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进行长期奋斗。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题目。国际经验表明,处在重化产业前期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力
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40%左右,但直到1982年,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高
达70.5%。此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之后农村产业化出现***,大量农村乘余劳动
力被乡镇企业所吸纳。到1987年,乡镇企业职工已达8800万人,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为59.8
%。但是到1987年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却出现了相对停滞状态。从乡镇企业职工人数看
,1984-1987年年均匀增加1400万人,1988-1992年年均匀增加却仅有355万人,仅为1984-19
87年间的1/4。到1992年,农业劳动力比重只比1987年下降了1.4%。国际经验表明,当产业
化过程进进重化产业阶段以后,农业劳动力从重化产业化开始时期的40%逐步下降到15%以下
,由此完成从农业国转变为产业国的全过程。1991年9月开始,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前13转型
化过程之后,出现了重产业主导增长的势头。但此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却趋于停滞。(参
见王建:《实现跨世纪强国之梦的掣肘》,载《中国农民》1994年第3期。)目前,我国农村
有一亿五千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到2000年还会增加到二亿左右。假如这种状况不能从根本
上得到转变,重化产业发展速度再快,在gnp中所占的比例再高,中国也难以迈进产业化国
家的行列。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还会影响农村稳定、农民收进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及农
业现代化进程。因此,探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实现其顺利转移,是现代化进
程中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中国大学排名 3.增加农民收进题目。农民收进的增长状况是衡量农民题目解决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国民经
济全局又有重大影响。8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进增长明显减慢。特别是1989-1991年3年,